佛弟子文库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一诚长老  2018/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阶前的竹影因风摇曳,扫不动一点尘埃;月光能够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会在水中留下痕迹。这般的静谧安守,境界实在很高,也很美。难怪可以“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禅机也就这样出来了。那么,这句话的深意在哪里呢?它是告诉大家心不要妄动。

外面的世界变化是在太快,昨日还是在辛苦农耕,今日就能上天入地,昨日还是一穷二白,一日之间就能变得富有,人的心总是跟着外界的境遇起起落落,忐忑上下。我们可以观照一下自己的情况,比如说,有些人银行里的存款多了,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工作上的职位降了,就痛苦、郁闷,发牢骚;被别人夸赞几句,立刻眉开眼笑,别人一说坏话,马上苦恼生气。你的心上系着一根绳子,身外的遭遇一动,心就跟着跑。这样一来,活着当然就会觉得辛苦。

关于“动心”,佛家有一则很有名的公案,说得是六祖慧能在广州法性寺时发生的事。有一天,风吹动旗幡,一位僧人说是“风动”,另一位反驳说是“幡动”,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呢,两个人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六祖慧能就说啦:“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在动啊。”

想想看,我们是不是也像这两位争论不休的僧人一样,看到外面的一点小变动,就忍不住去计较?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执着于“风动”、“幡动”这种小小的分别,被外境牵着鼻子走,随着它团团乱转?

自己的心,自己要能够做主,要把持得住才行。做自己内心的主人,就是说要把心拴住了,制住了,别让它东倒西歪、四处乱跑。过去释迦牟尼佛一到吃饭的时间,就穿着袈裟,端着饭钵,去城里乞食。这个在后世叫化缘。后世的僧人出去化缘时,都效仿释迦牟尼佛,端着一个钵。这个钵不只是用来盛装食物的,它还有很深的含义,代表着持心平正,也就是把自己的心摆得端端正正。

你们看,真正的佛法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修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修心。人要是能把心修好了,摆端正了,不乱动,哪里还会有那么多辛苦烦恼?外在的遭遇,不管它是好的、坏的,来了就让它来,去了也随它去,我们的心端端正正,如如不动,绝对不跟着它跑。就好像阶前的竹影随风而动,可是它再怎么动,也扫不动台阶上的尘埃啊。

大家要听过日本白隐禅师的故事,可能就知道心的力量有多大了。当时的白隐禅师名声很大,很多人都去找他问佛参禅。有一次,一个人去见他,向他请教:“世界上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白隐禅师却不回答,反而讲些刻薄话嘲笑那个人,那人无缘无故遭到侮辱,就很生气,当场拔出刀来,对准禅师的胸口。白隐禅师这时就很镇定地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那人一下子领悟了,连忙收起刀,向禅师道歉。白隐禅师却笑着说:“看啊,这不就是天堂了吗?”

人心哪,只要稍稍一动,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换句话来讲,天堂和地狱其实就是人心自己造出来的,你的心端正谦和、平顺恒定,那就时刻身处天堂;反过来,心中要是没有自我安定、自我平衡的能量,就会如处无间地狱,生活永远没有安宁的时候。

不妨举个例子,有时候人很容易发无明火,动不动就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别人比自己多得一点利益,心里就不平衡,甚至还因此作出损人利己的举动,人要是一直活在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里面,身心失衡,生命的质量大大受损,这不就跟身处地狱一样吗?

所以说,持心平正,有很深刻的人生道理在里边。把心修到这个境界当然不容易,我们出家人修行,有时也不一定能做到。江西宝峰寺里曾有位师父,他去另外一座寺庙当僧值,没几天就跑回来了。他告诉我,那里男男女女太多,搅得他心神不宁。我跟他说,你自己不能把心摆正,不能静定,外面的环境一闹,当然就影响到你啦。这个问题不能靠外在的力量来帮忙,只能靠自己。

怎么“靠自己”呢?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在平时的生活里,有意识地从外界把目光收回来,退到内心去,多花点时间和你的心去对话。这就像交朋友一样,你和自己的心处得好,慢慢地相熟,跟它手握着手,肩并着肩,端正笔直地站在一起,它就不会乱跑,不会给你制造麻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怎么叫做忍辱慈呢?护彼我故,就...

思维地狱苦,珍惜修学缘

通过学习三恶道苦中的地狱苦,我有两点收获。 一、透过...

心灵的财富

宗教导师们总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在于感官上的满足与...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素食与防癌

野蛮人谈虎色变,文明人闻癌色变,一方面因为癌症不以...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

永嘉大师证道歌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佛教词典】不可学迷唯事开忘

亦名:可学事有迷开忘 戒本疏·持犯方轨:“但事是可学...

【佛教词典】婆蹉梵志

(流派)犊子部外道也。...

世亲菩萨得法因缘

禅宗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是北天竺人,他的智慧渊博,化...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髻中明珠的譬喻

髻中明珠的譬喻...

良师益友如何寻觅

问: 芸芸众生中,良师益友如何寻觅?结交「益友」的...

尘埃里开出鲜花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说的话,...

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

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

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

你要依照《地藏经》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