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净界法师  2016/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陀对生命的描述,是说我们生为一个有情众生,已经经历过无量无边的生命。当然,我们也要即将面临未来无量的生命。所谓的今生,只是我们无量生命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么这么一个广大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从经典上来看,佛陀是要我们把生命分成两块来观察,第一块: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这是一个业力所主导的因缘。大概我们今生的生命,只要跟结果有关系的,这个都是跟过去业力有关。比方说你今生是不是健康;比方说你今天的家庭因缘怎么样,你跟六亲的互动怎么样;比方说你的事业怎么样。这些都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跟你今生没有太大关系的。这个我们讲宿业所感,那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业力表现出来的。对这一块,佛陀告诉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认命。

很多人都说我们应该去创造生命,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开创人生有一个前题的,佛法是站在认命的角度去开创人生,否则你会有很多挫折感,因为今生的生命不是你说了算,不是这样子,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成功哦,你没有那种善业力,你努力还是失败的。

所以,我们生为一个人身,首先第一件事情:先求认命,再求开创。我们不能够摆脱过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跟过去切割的,除非你是一个圣人,你是一个法身菩萨。只要你还是一个业报身,只要你的生命还受业力的主导,你就摆脱不了过去。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断地忏悔,就是把罪业降到最低。我们今生一定要去继承你的过去,不管你愿不愿意。如果你今生很富贵,那你前生从布施中来;你今生多病,你是从过去生中杀生中来。这些你一定要承当的,没办法!“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今生的生命有一半是一个既成的事实。

所以,学佛第一件事情先要能够承担过去——先求认命,你必须对过去概括承受。这是人生的束缚的一面,但是人生也有希望的一面,就是你将往哪里而去。今生的果报,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但是未来你可以决定,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应该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你培养一个布施的思想,你来生就往富贵的果报而去;你培养一种慈悲的思想,你来生往庄严健康的果报而去。我们不能选择今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来生。但是你的机会,在你死亡到来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如果你死亡到来之前,你的心态还没有准备好,那么来生到了的时候,你又是一个“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所以,我们面对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缘,有两种选择:第一个,你把所有的精神体力去经营今生,忽略了你内在的心地法门,就是你去经营外田——外在的环境,让你自己活得快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今生的因缘,你能够改变的很有限了,阿赖耶识一旦把这个果报变现的时候,它某种程度已经成熟了,今生努力改变的很有限很有限。但是你把所有精神体力用来创造今生的快乐,等到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怎么面对未来?这是个问题了。所以当死亡到来的时候,你充满了悔恨、恐惧、不安。

所以我们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经营内田,就是你心地法门,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所以人生,只要跟结果有关的,你尽量放下,但是跟过程有关系的,你要注意!我不能决定今生是快乐跟痛苦,因为这个是过去,前生的我已经把它做了,前生的我做的,今生的我要去承担。但是你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是你可以选择的。同样是一个逆境,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障碍,然后怨天尤人,把你的心地法门破坏了,充满了埋怨;同样一个逆境,你可以把它当做你一个修行的考验,当做你一种增上的资粮,你产生正面的思考,结果那个逆境过去以后,增长你的忍辱波罗蜜。你虽然外田不快乐,但是你心中的田——那种忍辱的功德,建立起来了。

所以我们不能选择结果,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过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这个是你可以决定的。所以今生,只要你到这个时候,今生的生命大概是已成定局了,但是来生有无量的可能性,所以佛教是重视来生。我们对于内在的思想的栽培,是很重要的!你必须培养一个布施的思想,你来生才可能富贵;你必须培养一种忍辱的思想,你来生才能够庄严健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证严法师答: 凡夫从...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

我们的颠倒妄想有这两个要处理

《楞严经》讲这个颠倒妄想,其实颠倒妄想是很多很多。...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

命运多舛、诸多不顺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今生,为何有人善良厚道却诸事不顺,正直谦虚却...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走向吃素

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

【推荐】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

观世音菩萨真能有求必应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直播,凤凰佛...

【佛教词典】七种难识了别

【七种难识了别】 p0062   杂集论三卷四页云:七种难...

【佛教词典】古三论

(流派)古传之三论宗也。自龟玆国之沙车王子传于鸠摩...

恶人所造的恶业是否可带业往生

问: 带业往生,善人得往生,恶人以前所造的恶业是否...

【推荐】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有十种行人多堕在邪僻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

【推荐】圣严法师《心的五四运动》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

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

若能心自在,虽住生死界,实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够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若无其事,以我自己来说,...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品行正直的高僧...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