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星云大师  2017/09/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乱杀、不要乱取、不要乱淫、不要乱说、不要乱吃,因为有五戒的‘不’,就会‘有’所得,例如不乱杀生就能长寿,不乱取就会得到法财,不乱淫就能家和,不乱说就有好名誉,不乱吃身体就能健康。此外,另有‘四不与四有’:

第一、遇事不惑有智:遇到事情,有明监之识,能洞察时事的变化,预知祸福休咎的洞察力,就是有智能。像东汉光武帝刘秀,当初自己的亲兄长被杀,若不是因隐忍不惑,得到刘玄帝的信任,怎能兴汉,继而以柔道得天下呢?所以我们在面临纷杂之事时,不能荒乱、迷惑,要用智能去处理。

第二、犯难不避有节:当一个人在穷途末路、艰难困苦的时候,‘居乱世能生死不改其守者’,犹如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都是坚强的意志力在支持着。像文天祥忠于南宋,虽为元军所俘,多番劝降,百般折磨,又被长期囚禁于潮湿阴暗的囚牢里,他只求速死而不屈,其从容就义的精神,为人间留下浩然的正气。这种危难之中不逃避的节操,受到后人无限的景仰。

第三、临财不私有廉:东汉时期的杨震,是明经博览的经学家,曾被誉为‘关西孔子’,他虽曾做过朝廷显赫的太尉官职,但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有一天,受他举荐任仕的学生王密前来拜见,临走前留下黄金十斤,杨震说:‘你知道我的为人,怎还这么做?’王密说:‘晚上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之后,只得惭愧的离开了。一个人面临这种状况,能没有私心,不想私取,不想侵吞,就是有廉洁的人格了。

第四、应付不疑有辩:我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事,难免会遇上艰难的事情,更有甚者会面临性命交关之际,此时若能以禅定摄心,不慌不乱,不疑不惑的坚定立场,自能胸有成竹的化干戈为玉帛。好比蔺相如赴秦时,即是对自己的立场、言语有信心,展现无碍辩才,终能完璧归赵。

‘四不四有’就是:

第一、遇事不惑有智,

第二、犯难不避有节,

第三、临财不私有廉,

第四、应付不疑有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

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他第一次...

无所事事绝对不是自在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只要有心就能渡

一直以来,敏敏都有一个理想,要写一本书。敏敏的文笔...

艰难的回归路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个经...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85岁星云大师:践行人生三百岁

在大陆推出《宽心》、《舍得》等一系列人生课图书后,...

星云大师《为什么》

各位法师、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为什么?...

星云大师《人有没有来生呢》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

每个人的春秋大梦

小时候,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人但愿像小鸟一样,能够...

【佛教词典】毗陀罗

(异类)又作迷怛罗。西土有咒法,起死尸使去杀人,是...

【佛教词典】称赞净土七经

即净土教所依据之七部经典;此七经皆赞叹净土之殊胜,...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

给人感动也是一种布施

有一个妇人,年轻时就欢喜打牌,几乎到了一天不打牌,...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佛说有十种善行能使众生得到长寿的福报,其中五条都围...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

小病从治,大病从死

生病能治治嘛小病从治,大病从死。原先我们医疗室有个...

从不寂寞

我从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你...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

戒邪淫方法

果卿居士曾经提到过,要戒除邪淫有时候仰仗自力还是不...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六识其实是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

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

星云大师《不杀生与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

证悟到什么程度才能了生死

下面我就说说解悟与证悟和了生死的关系。解悟不能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