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2016/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的内心本有良知光明的种子,有追求道德完善的愿望,而其动力则是知耻、悔过之心,这一点内心的光明催人反省和上进。

早年的曾国藩觉察到自己与人相处“言多尖刻,惹人厌烦”,又有自傲态度,“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他通过深刻反省,立志彻底改正,在日记中写道:“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曾国藩反省、改过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是不多见的。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不灭,时时观照自己的过错,曾国藩认为首要在于“不自欺。”

他认为人有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而不肯下功夫去做,之所以做事无恒,修身不力,就是因为自欺,自欺就是一种逃避,非大丈夫所为,由自欺而终至于欺人。

做人只要能做到不自欺,首先扪心自问,不感到羞愧,那么做任何事都可以坚持到底并取得成绩。因此,曾国藩要求自己绝不能自欺欺人。

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自欺,曾国藩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让亲人好友时时督促,请他们及时指出自己的过错;二是记日记,对自己每天的言行进行总结和反省。

清醒做人,洞达人情

曾国藩说:“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

自律固然要严,待人不妨从宽。内心的光明要时时烛照自身过错,也要洞察人情事理,引导自己培养做事的才干。

曾国藩认为能做事的人都有脾气,同时也不忘强调,还是不能由着性子来。曾国藩沉浮官场几十年,由早期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如鱼得水,可以说深知官场的人情世故,他有一句概括官场人情的话:“交情离合,有在情理,有不在情理。”

曾国藩举了毛鸿宾和郭嵩焘恩怨的例子。毛鸿宾早年在京城时,看到郭嵩焘的文章很有文采,就想与他结交,后来毛出任湖南巡抚,又屡次请他做幕友;等到毛鸿宾担任两广总督,就保举郭做广东巡抚。本来毛鸿宾对郭嵩焘有恩,但是毛的能力平平,郭到任后,毛以恩人自居,两人又彼此争权,终至由恩生怨。

又举了自己的例子,和曾经被自己参过的李元度,终久还是重归于好,而对始终善待的左宗棠则始终无法关系亲近。

人与人之间,或亲近或疏远,有的是利益使然,也有的是不同个性脾气和不同处事态度造成的,洞达人情有利于做事,也让人对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

曾国藩一针见血地指出,传闻中关系密切的胡林翼和官文,其实只是敷衍而已,并不是真心相交,官文城府极深,表面上推让,触及到其地盘则必定力争,幸好官文只是为了保自己的官位,没给胡林翼造成很大的麻烦。

可以说曾国藩对当时的形势及周围各色人等都洞若观火,他洞达人情而又能宽厚待人。

内心光明,良善正途

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人间良善是正途。人生百态,世相万端,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一枝花一点露。所有的社会行为标准规范都是相对的,但人性中的真诚、善良、慈爱、亲情等一些普世追求的内涵,却不会因为外部身份的不同而有差别。

心怀美好,内心光明,身处纷扰复杂之俗世,不碍有着出尘物外之清净心。因了这内心的一片光明,一片澄澈,不惹尘埃,所谓的困苦与劫难,都不过浮云罢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只是一段旅程而已,这段旅程是否美妙,是否有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自身心灵的感悟和观照,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总想着不如意,那一生过的就黯淡无光。

内心光明,就是每个人都能由此内心光明启发而去修身、做事,锤炼真实的性灵,如此世界才是绚丽多彩的,良善和谐的,我们的短暂人生才是美好从容的。

清醒做人,泰然处事

曾国藩说:“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领兵打仗,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出将入相,可谓功勋卓著。可是他多次感叹道:“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这些话语重心长,却不是什么宿命论,而是阅世至深,深知做事之不易,“尽人事,听天命”,不是过来人,难以体会其中真意。

曾国藩处事泰然,由此批评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性子急,遇事缺乏耐性,曾经对幕僚赵烈文提到自己两三年的时间里,被参七次,总是以不变不动来回应,若是李鸿章恐怕没有这样的耐性。

曾国藩有一次闲谈时,对赵烈文说自己临事只是一股不怕死的精神,把生死置之度外,刚创办湘军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怀疑,非议和诽谤也很多;

靖港之败后,更是受到湖南地方官僚的指责和谩骂;咸丰四年以后,在江西作战数载,遭遇挫折,经历了各种磨难,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咸丰八年重新出山后,朝廷忽而让进兵四川,忽而让援助福建,自己丝毫不能做主;到了咸丰九年,因为得到湖北巡抚胡林翼的支持才有后来的发展。

曾国藩就是在长期艰苦的磨练中,形成了泰然处事的态度,内心的修为已经达到化境,做事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犹太人的九条哲理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变污浊,一杯污水却不会因...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

【推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怎样做才是有道德之人

生活中总可以听到道德一词,那么在到底何为道德,而我...

用爬楼梯来比喻人生

现代的社会,医学发达,生活素质提升,在先进的国家里...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突破障碍,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引生修学的动力,就是所谓的精进。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是...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

【佛教词典】宿坊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宿房。原指日本高野山、比睿山参诣...

【佛教词典】软道

软道者,谓软软、软中、软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法门殊胜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

三伏天到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

祗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行脚弘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场,它...

要成就法门无量誓愿学,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最方便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

2020如瑞法师新春寄语

各位网友,大家新春吉祥! 猪年即将过去,鼠年就要来临...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

不可思议的《法华经》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诵念一部法华经,从经上他得...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