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2016/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丰盛,也不如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哪怕生活条件拮据,也还是老人活着更好。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而追求事业、追求理想也是人生所必须,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注意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用各种借口不孝敬老人,要用心去关爱父母,生活上尽心赡养,心理上真心关怀,不要等老人去世后再追悔,又是号啕大哭,又是大操大办,实际上都不如生前的孝道。只要没有遗憾,没有后悔,“尽心焉耳矣”,便足矣。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是农村批评那些假装孝道人的俚语,但很精妙。皋鱼之哭,俚语之讽,其实都是一个道理:父母在世的时候,尽一个儿女应该尽的孝道,否则是没有补救措施的。

【原文·出处】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歿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故事】

一次孔子出行,听到有哭声传来很是悲伤。孔子说:“快赶快赶!前面有个贤人!”到跟前一看,原来是皋(gāo)鱼。他身穿粗布之衣,手执镰刀,在路边哭泣。孔子离开车子与皋鱼说话,问:“你家没有丧事,怎么哭得如此伤悲呢?”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从小就喜欢学习,周游各诸侯国,(没有照顾好父母)回来他们已故去,这是过失之一;志向远大,不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不愿在庸君手下做事,但年岁已晚仍一事无成,这是过失之二。我与朋友交往很深厚,但是都逐渐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停下来可是风却摇动不止,儿子想奉养父母可是他们已经不在了。过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再也见不到的是双亲。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双亲)。”于是站着不动像枯树一样死去。孔子说:“弟子们要留心啊,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弟子辞别回家奉养双亲的有十三人。

【寓意·解读】

这则故事出自《韩诗外传》,作者是西汉前期的韩婴。皋鱼的话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人都是父母生养的,只有小说中的孙悟空才是石头砬里蹦出来的,人所最要报答恩情的便是父母。而父母的寿命又是很难知晓的。这样,孝敬父母就应该尽早及时,且不要等待日后再尽孝心。

追求事业,追求理想也是人生所必须,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注意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要用各种借口不孝敬老人,要用心去关爱父母,生活上尽心赡养,心理上真心关怀,不要等老人去世后再追悔,又是号啕大哭,又是大操大办,实际上都不如生前的孝道。只要没有遗憾,没有后悔,“尽心焉耳矣”,便足矣。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大意说:“父母的年龄,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一是高兴欢喜,一是忧虑恐惧。”

这是具体培养子女的孝道感情。要求子女时刻记住父母的年龄,因父母不断高寿健在而欢喜,同时也因为逐渐衰老而忧虑。孝道是心情,但要在具体事情上表现出来。这种感情是有影响和熏陶作用的。如果正当年的儿女不孝敬老人,那么直接影响熏陶自己的后代,也很难被后人孝敬。俗语说:“老猫炕头睡,一辈留一辈。”话粗理不粗,孝道有家风,是有道理的。

【后世·传承】

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不喜欢风,风吹树动就会枝叶飘零;可是树不能左右风的吹动,就像人不能左右时间一样。每个人都希望父母永远健康,可是却无法阻止时间的运行,当你想起奉养双亲时,却发现时间已夺去了他们的生命。树对风的无奈一如人对时间的无奈。父母就如处在风中的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枝叶飘落、颓然倒下。

因此,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金·王若虚《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逮其成长,事与心违,曷胜风树之悲,顾瞻松楸,未尝不流涕太息。”“风树之悲”亦作“风木之悲”或“风树之感”。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南齐书·虞玩之传》:“特以丁运孤贫,养礼多阙,风树之感,夙自缠心。”

“皋鱼”也因此用作人子不及养亲的典故。

汉·马融《长笛赋》:“澹台载尸归,皋鱼节其哭。”

明·朱鼎《玉镜台记·拆书见镜》:“下官只为竭忠王室,致令举家击累。慈亲若亡,吾其为皋鱼矣。”

清·尤侗《生日志感怀》诗:“萧瑟江关哀庾信 ,飘摇风树泣皋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真正地孝顺父母,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日前,笔者就佛教在线《愿天下儿女发起孝心》一书的倡...

父爱如山

有一个名为父爱如山,影响你的爱的心理测试:一座很小...

为父亲担心,该咋办

问: 顶礼法师。我心里很痛苦,小时父母离异,我被判...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

《佛说盂兰盆经》教您怎样报母恩

今天我们这个法会是什么法会?报恩法会。报谁的恩?报...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时,其衣食住行...

母亲的一生为你做了什么你知道吗?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无始劫造了这么多的罪业怎么办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 在《念佛法要》...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该如何修

问: 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

【佛教词典】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书名)十卷,唐义净译。揭受戒说戒忏悔等诸种所关之...

【佛教词典】十二品生死

出自十二品生死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佛为诸比丘...

悭贪的小鸟

佛经中有一段故事──在某个城市郊区,有一片种满枇杷...

如何用佛法解读企业管理

企业,毋庸置疑首先应是一个盈利单位,所以大家都说企...

生存没有绝境,只看你肯不肯

大海边,一家渔民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

一念心性具足十如是

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文珠法师《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

早晚课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

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

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