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理净法师  2017/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到的都能顺其自然,即学会 “放下”。然而由于物质的诱惑和名利的追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为此舍身忘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种种手段,甚至有人不惜代价触犯法律。

因为人们物质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也无法达到满足之时,当你得到百万时还想亿万,当你有汽车时还想有别墅,当你是省长时还想做总统,如此无穷无尽永远不会满足。作为人类社会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应当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克服障碍创造未来,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如果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和愿望,执著于物质和名利上的追求,勿必会损坏他人利益,给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带来危害。

但是,如何才能使人们克制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将人们精进向上的精神完全运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这就需要通过“禅法”的修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的追求和名利的诱惑,皆是有限不能永久常存,并且往往事与愿违,你所要追求的往往会得不到,而你不想要的也许常常伴随你时刻不离,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八苦”之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使人们知道物质的富有是短暂的和有限的,无论你有多少金钱和财产,当生命结束时你只能带走一只小小的木盒,其它的一切对你都无能为力。

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学习“禅法”,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物质的无常,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和名利的诱惑,你会感悟到现实生活的满足,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佛教教人“放下知足”,能够远离物质的诱惑。如《童蒙止观》所说:“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沉沦三涂,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此为大贼,急当远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问: 西方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现在。虽然遇...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我们生命的真相

我们要思惟到,我们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这种得人身之...

黄金贼

一天,佛陀与弟子们在外行化后,准备返回精舍。途中,...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婚姻的美满之法

有一个女众结婚十年,她觉得生活一向挺安逸,挺好的,...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

诚信是做人的第一准则

公元前四世纪,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绞刑。临死...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知恩感恩与报恩

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语道尽日用一切衣食住...

【佛教词典】四种所缘得时

【四种所缘得时】 p0453 瑜伽七十七卷十七页云:彼于先...

【佛教词典】伐阇罗弗多罗

梵名 Vajra-putra。为十六罗汉中之第八。又作伐阇那弗...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

《孟子》里说:舜帝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

佛陀证得的四种无畏

四种无畏, 第一是一切智无畏。 一切智就是不是那个声...

【推荐】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问: 我是一个虔诚信佛已皈依没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

当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大凡生存于斯世,每个人带着宿世的业力或愿力,在其人...

【佛学漫画】宇宙有尽头吗

孩童时期可能都曾有这样的疑惑:这一切的一切有尽头吗...

佛门敲钟的含义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功德最大的就是救命

阿弥陀佛。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这个机缘呢是刚刚...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