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净界法师  2017/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或者几天,或者几年,或者几十年,对不对?那你这个生命一定有一些身口意的活动,你一动,第八识就开始受熏。所以,你不可能每一生的阿赖耶识都固定,因为它不断地接受讯息。你不要说每一生,你今天的阿赖耶识跟昨天就不一样,一天就不一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为什么我们出生以后都不能记得以前的事情?其实阿赖耶识有很多种子,你今生只是阿赖耶识很多种子中的一小块种子起现行。所以,福报大的人他很难修出离心。他很容易被今生美好的光景所骗,以为他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福报大的人很容易起常见。

我要提醒大家,你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面最美好的一次,真的。你可能过去受了很多三恶道的苦,你忘掉了。你刚好今生抽中了最好的一块业力出来,你今生是你无量的种子中的一小部分。佛陀用水泡比喻,你想想看,大海的海水这么多,它只是其中一个水泡。不要太相信今生,它是你很多生命的其中一小块而已。你真的不要被今生的因缘骗了,尤其福报大的人。佛陀要我们修无常观。

你这些业力本来就没有什么相关性。你今生可能就是哪一生做了五戒十善的业,或者是上品,或者中品,或者下品的业力表现出来了。而第七意识的执着——我爱执,这个执着很特别,它不缘过去,也不缘未来,它只执着今生。为什么它不能把前生的自我概念延续下来?第七意识是很专心的,它“随所生所系”——得什么果报,第七意识就缘什么,像什么。当你是蚂蚁时,它就变成一个蚂蚁的自我。当你变成一个国王时,第七意识就变成以国王为自我。所以,它的整个因缘全部都在变化当中,佛法讲无我,它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多生多劫还没有解脱

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积的...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忘念,则无一切境...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推荐】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

自己挠痒自己笑

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 回答:...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不用担心来生

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经里对不食肉的开示

经常有同修气势汹汹的找我辩论,说佛从来没说过不让吃...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

病者应以「无所得」来调伏其心

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生、老、病、死是分段八苦的内容...

【佛教词典】身证

【身证】 p0675   显扬三卷十页云:五、身证。谓于八...

【佛教词典】寄库

即于生前预先焚纸钱、作佛事,寄托冥官,以冀死后取用...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儿童德育启蒙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

境无好坏,好坏起於心

境缘无好坏,好坏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

沙弥的等位与类别

沙弥,在佛陀初期的僧团中是没有的,沙弥在佛教中的出...

无明烦恼的根没有拔掉,一遇境界就做不得主了

镜子本来有光,只因被灰尘蒙住了,经过磨擦磨擦,转凡...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推荐】《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

时刻自我「观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游览寺院的四个禁忌

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住...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