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方海权  2017/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

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华严海会一切大众和未来世现在这些众生,必须修学普贤行的十大愿王,回向必须生到极乐世界。使我们众生不再受岁月的蹉跎,现生就能完成成佛的大愿。

所以祖师大德以言语为我们道破,在长夜黑暗之中看到月光的欢乐无比,而为我们塑造了容易成功的妙行,使我们一生中受用无穷。

在这八种悟道之中:

第一种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作为我们学道的通途。我们学佛,学佛法是为一生之中了生脱死,而后救度百千万亿众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做为我们学道的通途。

第二种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做为我们净土的正宗。藕益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好多修净宗的人都听过祖师说过的这句话:

能否往生,全凭心愿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深浅。

但是好多人漏了祖师所说更切要的一句话,他说:

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大家人都明白有信愿,就能生到板乐世界去。持名持得越深,品位就会越高。但是怎样才能代表我们信真愿切,其实祖师已经说明了,非持名妙行,就是说非持着阿弥陀佛名字不可。才能证明我们有信有愿。

在过去大家喜欢参禅的时候,把那些只会说说,没有去行的人称作口头禅。而我们一生幸运的认识到佛法,而且听到一生成佛的净土法门。希望在极乐世界莲国之中证明这点温馨。但是无实修的话,那就成了口头净土了。

所以,从今而后不再犹预,让心内坚定的信念成为生命中彼此的选择。故此祖师对我们说以深的信愿,持佛名号,做为净土的正宗。

第三种是以摄心专注而念,做为我们下手的方便。祖师教导我们都摄六根,用眼耳鼻舌心意来专念着佛的名号。做为下手方便。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对阿难尊者说:

此方真较体,清净在音闻。爱得三摩地,须从音声入。

文殊菩萨已经为我们这个时代人点明了,此方即是我们所处娑婆世界。要得到真心,佛心,证到佛三种心出来,开发如来藏,必须从音声着手。这世界的人在六根眼耳鼻舌心意里,最灵敏的是耳根,即是缘耳,耳能听十方,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以及任何方向,一个人在跟我们说话,楼上的人说话我们听得明,在楼下说话也听得明。

但是我们的眼就没这样灵敏。舌也没这么灵敏。鼻也必须近处才能闻到,远了也无能去分别。这身体要有接触才会明了。在意识之中也无耳根这样广大。所以菩萨为我们说明以耳根做为入道的方便。

其实说起来就是口念阿弥陀佛给耳听,当耳听到时心必然在记。在这时候佛名号在心明明了了,心归一处,自然会舍掉无量烦恼,而得大清凉。

第四种说到的,以折服烦恼为我们修心的要务。通常,每一个修道之人最先入手是断除烦恼。倘若没有断除烦恼,就是有天大神通,也会失去一切意义。如阿修罗王一手就能遮月,造成月食。但是烦恼未断,身心无法感到安乐。故须折服烦恼是做为修心的要务。

第五种之中,是以坚持四重戒法。佛临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问佛:说佛不在世时,以什么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戒为无上功德本,能生一切诸善法。我们念佛法门的人,如果不持杀盗淫妄,就是有甚深禅定功夫,也是会转轮生死的。所以戒法相当切要,必须持得非常庄严,在这一生中就能超出六道轮回。

第六种之中,是以种种的苦行做为修道的助缘。佛在最后一部经典中对我们说:依义不依语。在现今社会中,众生爱做到苦行是相当困难的。其实祖师对我们说,种种苦行助道是会让我们的心坚固,不退转。解义出来也即是要我別执着享受快乐,也就是这样。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必须做一些有利于众生的事,有利于使我们道心坚固的事,所以祖师才说这种种苦行来坚固我们的道心。

第七种之中,是以一心不乱,做为我们净心的归宿。修炼念佛三昧,三昧译做正受正定。我们这心能一心不乱,在修炼一心不乱,以期功夫成片。当我们念十声佛名号成片,百声乃至千声不起任何念头,而完全心放在阿弥陀佛的时候,慢慢地就成片。所谓成片,就和种田一样,一片连着一片,成一大片绿绿油油的,这时就会成一心不乱了。

第八种里是以种种瑞相做为往生的证验。通常修道的人都是相当执着,感应和境界而障到圣道,但是境界有善恶分别。当善境界来时,我们心神一分散即刻消失了。当恶境界现前而我们要他消失,却在面前难以消失。使我们感到相当烦恼。

在我们这地区有一个人,喜欢读金刚经,抄金刚经,一次在家里抄金刚经的时候: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孤独园,与大比丘众、、、。这样抄下去,当他抄到心归一处时,精神相当集中。骤时,周围的环境变成了祗树给孤独园。他自己内心感觉到相当欢喜,没想到佛陀大慈悲加持着他,使他人身在佛讲经的场所,祗树给孤独园,而且看到了种种的景色。在这一念之中生到了欢喜心,即刻祗树给孤独园随即消失去了。

他恢复了原来在家中抄经的现场。他这瑞相是一件好事,所以作为他办道的信心,也是如来給他的信心,但是他不执着。

楞严经佛对我们说:不作圣解,名善境界,若作圣证,即受群邪。

当善境界也好,恶境界现前也好,我们不作圣解,不可认为我己经超凡入圣了。我们应该这样想,我们离超凡入圣还是遥远的事,我们不过是一个凡夫之人。倘若认为是圣证,即即受群邪。而没有这样想的时候,名就是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方海权文章列表

这样的时代,罪业众生该如何解脱

在佛的正法的时候,行人的根机都很殊胜,善知识如林。...

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净土的念佛...

老太太念佛免遭劫难

我们妙音念佛小组是二〇一〇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开始共...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问: 最近从北京来一位年轻的女居士,叫我们这些老居...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

把心用灵就神了

其实这个《净行品》最注重的就是善用其心四个字,它是...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与利益

药师佛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界无安,思维生死的过患

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佛教词典】客尘

(术语)形容烦恼者。烦恼非心性固有之物,为迷理而起...

【佛教词典】七种诸行住因

【七种诸行住因】 p0062   瑜伽六十六卷三页云:何等...

《临终三大要》白话译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

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

星云大师《贫穷就是罪恶》

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

佛教是如何看待梦的

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

看护比丘,就等于看护佛陀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修...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

一颗有主的心

元朝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有家归...

念佛不得力的标准是什么

问: 念佛大部分时间还是不得力,因为工作原因,平时...

净土法门是不是恶人当机

问: 请教法师,我听人说净土法门恶人当机,佛又偏怜...

修行人应断除淫欲

一、龙树菩萨开示修不净观: 《中观宝幔论颂》杂说品第...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