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慈法法师  2012/08/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自己,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有两种世间法:一种人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一种人是为了他人过得更好。但以出世间来观世间法,一切世间好与不好,皆是梦幻不实的,三界火宅必无安乐。这是以出世间法来看世间的,梦中之人所有的爱憎利害关系,皆是梦中之事,毕竟不实。

这样一说,似乎是我们离世俗生活太远了,大部分还是期望在世俗中过得更好一些,做更多的善事善缘,有更好的生命相续。就以出世的思想,审观世间的善缘,好比说很多的功德,布施啊,持戒啊,诵经啊,放生啊,护持道场,做了很多善事,就为了自己人天福报。过去的善知识对这地方有个诃斥,称为“三世沉沦”:他第二世会受福报的,因为他这一生做了很多布施啊、供养啊、善事啊,来世会升天啊,有这种机会。但一旦这机会享受完了,第三世又是堕落。

佛教能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在世俗里过得更好、大家轮回得更好的一个教育呢?有没有教法呢?五乘教中有——人天乘、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乘——人天乘里边是有这样的教化的。在《阿含经》中,佛讲了大量的教世间人怎么来做,做得恰当的一些教法,世尊在佛法还不成熟,大家的世俗心还很强的情况下,讲些人道、人伦的一些法则。我感觉现在社会上的这种教育,已经很普及了,越普及,减劫来得越快,为什么呢?大家没有出离心,减劫的加剧就越来越快。向好是所有人的心理,没有一个人不向往好的,向往好又争夺好,排斥恶,把恶排斥到社会上去了,恶直接占有了,就强化了自我,结果恶就更加加剧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状态。

那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好人呢?实际上作为一个学佛的人,真正地认知到了三界如幻,你一定会做一个好人的,一定会爱护这个世间的,大家本来就在做梦,我还和别人争夺什么呢?善恶都不值得争夺了,财富不值得争夺了,名声不值得争夺了。何以故呢?如梦如幻,毕竟不实啊,因缘所生,无有实质,缘生缘灭,毕竟是无常相啊!我们要在无常相中建立一个善的常,行不行呢?那么我们就得用世法来讲了,讲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都是为了顺应世俗的善灭常法,来次序世间的,以次序来回施世间众生,接度众生出生死、出轮回。

像这位菩萨提这个问题,怎么来教育自己的儿女呢?我感觉,我们自己要有出离心,要有菩提心,你爱护自己的儿女,爱护自己的家人,一定会是真诚的。要是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爱护自己的子女,无外乎是人情——这个人情没问题,所有的人天生都有这个人情。

过去听到这样一句话:上天有好善之德,人人的心里都有好善之德。我们的人心没有一个是不向善的,哪一个人不向善呢?我们仔细观察审视一下,没有不向善的人的,哪怕一生造恶的人,他也不会嘴上说,我不向善。所以我感觉我们应该在短暂有暇的人生中,能不能把生死问题、生死大事放在当头,这是一个佛教徒非常致命的一个环节。世俗的因缘太多了,无始以来我们轮回的太久了。多好的轮回我们都得到过,但是特别差的出离,我们也没有得到过,我们要是真正出离过三界,我们就知道三界是火宅这是一句真诚的话了。我们想做世间的善人呢,现在社会上的教育,很多人提倡儒家思想,回到刚才话题中去,我感觉社会的教育已经够充分了。

佛教的教育第一个解决的就是生死大事!不是嘴边上的话,人寿百岁啊,折腾不起来什么东西啊,这一百岁一晃就过去了。因为可能我接触的死人多,每天我都有电话,和我说事情啊,谁谁的家人死了,能不能帮他祈祷一下?我说可以的。每一天都有死人的消息的。我也不知道是善人还是恶人,但是一个一个都死去了。死去了,他们是继续沉沦,还是继续做好事坏事呢?还是真正地了脱了生死呢?这个地方是不得而知的。我鼓励现前学佛的人一定要把了生脱死当作是头等大事。实际就是这个事情。做好人我不反对,了生死是大事。好人,坏人,我感觉无量劫以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什么样的人,我们似乎都做过,但是就是了生死这样的事情没有做过一次,要是做过一次,你就知道这三界火宅在焚烧着大家的生命。包括你的善,包括你的恶,包括你的禅定,都在焚烧着。我们知道禅定的功夫是远离了善恶,远离了苦乐。我们知道色界天,就是禅天,善恶都远远超越了,但是他们还在三界火宅。非想非非想天他们早已超越了善恶禅定,他们还在生死之中、轮回之中。

因为我们现在人寿已经不足百岁了,在这里边玩善恶的游戏,不把了脱生死放在头等大事上来看待,我感觉大家就会辜负自己的学佛因缘。因为我走了很多团体,发现大家在这善的问题上都举得很高。我就问:你是善人吗?八万四千岁是善人,五戒自然,十善自然,他们不用受五戒十善的戒,他们具足五戒十善。那就是真正的善人。你是善人吗?你若是真正的善人,你就不用要求自己,就会活到八万四千岁。你活不了八万四千岁,你说你是善人吗?你把你一天的善恶记录下来,你敢面对吗?我不是反对你们大家做善,不反对。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人寿百岁,出生死是个大事情,善恶的选择反而不是大事情了。包括我们儿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你的生死是头等大事。我们自身的生死问题解决了,儿女的生死都不成问题。我们在沉沦,我们再教儿女善恶,一样在沉沦。我感觉这样辜负了我们难得的人生。所以在佛教中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最主要的是让我们解决生死问题,说三乘教最基础的就是出生死——声闻教,自身出离生死;菩萨乘教,自他人出离生死;诸佛如来的教诲,圆满一切究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关于这种人天福报的修持,我感觉我们既然来出家,最好都放一放,在了生死这个大问题上,多着着手。一个人能了生死了,天下的人都能得到安乐,就是所有的有缘人都有机会了,我们大家不用教善恶,哪个人都在说善说恶。有人说:我们特别在乎善与恶,行不行呢?可以的。在这个地方还是提倡一下,大家在了生死的大问题特别地用用心,真正的有力量了,你再去看看生死中的这种善与恶,我们就知道世尊说的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悲心,这个智慧的给予了。

所以说这个菩萨提的问题,也可能是现在学佛的人面对一个特别大的选择的问题了。很多人就把佛法世俗化了。什么叫世俗化了?就是说善说恶,说是说非,这不出欲界。你就是毕生修持,你连欲界都出不了,你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你所谓的善恶上,你这一生出离不了欲界。就是集其功德,欲界难出。何以故呢?我们是对待的心,对待的心就会产生欲:取的欲与舍的欲,爱的欲与恨的欲,这个是去不掉的。

我们到南传,会学到安般的修法,就是业处的修法,就是远离善恶,善恶是我们人生中面临最多最频繁的东西。但我们以出离心面对善恶,善恶就变得特别简单了。善就有乐报,恶有苦报。但这个善恶、这个苦乐是对待的,是对比而出来的。佛法里边出离的乐是大乐,是善中乐,恶中一样乐!善中觉悟,恶中一样觉悟!它超越了善恶的缠缚与困惑!在这种因果中不断的觉悟,产生觉悟的因果!要不然我们会沉浸在善恶的对比的苦乐中,被善恶苦乐左右着,这跟佛法没有太大关系了。世俗人不用学,都在这种苦乐中。我们会明白世俗因果,在世俗中,继续择善择恶的生存,多择善远离恶,这样在世间活得会更好一些,但是轮回难出。

为什么我们提倡念佛呢?印光法师在他的净土五经的一个序文中提出来:生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啊!我们人寿要是八万四千岁,我鼓励大家拿出四万岁做善,拿出四万岁去修行,要不然我们生命太短了,这百岁我现在过一半了,我五十岁了,再一转眼这五十岁又过去了,不知道是善是恶了,所以,还是激励大家在出离生死的大事上下下功夫,教育子女,你的生死问题真正解决了,你一定真正的对得起自己的子孙了,对得起自己的儿女了。我们的生死大事没有解决,谁都对不起,不要说教育别人了,自身难保,轮回尚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过不了临终四关,念佛人也照样去轮回

黄武城,江苏泰州姜堰人。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学。一日,...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

福报是用来修行的,不是用来享受

有道友问:自己从事股票业多年,感觉不务正业,但生活...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佛教词典】受具戒所对七境

子题:受具须结界成就、受具须能秉法人、受具须僧数满...

【佛教词典】成就尸罗

【成就尸罗】 p0665   杂集论八卷七页云:云何成就尸...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佛在《地藏经》中说,如果未来世诸众生等,或者在梦中...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

有坚定的信愿很难,如何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问: 我是因癔病进入佛门,我想真心地请教,有坚定的信...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净土法门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无常不贷人。 花正开时逢骤雨,索...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

龙王和他的女儿

龙王伊罗卡帕塔,在迦叶佛时,虽然是一位比丘,却不够...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