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

皆仁法师  2018/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

昨天公众号后台收到居士的留言,问能不能说说衣服的事。

那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吧。

一、佛陀制定僧衣的缘由

据《十诵律》中记载,古印度出家人和外道的衣服有别,是因为萍沙王的建议。这个萍沙王,就是频婆娑罗王,佛陀的国王级别粉丝之一。

那萍沙王为何有此建议呢?这和萍沙王的一件囧事有关。

话说,有天早晨,萍沙王乘着大象去拜访佛陀。

正巧有几个外道修行者远远走来。

萍沙王向来对佛弟子很恭敬,他远远见到那几个修行者,以为是佛弟子,于是就让御者停下大象。

他正准备下来向修行者礼拜。

这时,随行的一位大臣满脸奇怪地问萍沙王:“大王,您这是干啥?”

萍沙王扫了大臣一眼,然后整肃地说:“这还用问吗?本王见有佛弟子过来,当然要去行礼啊!”

一时间,大臣的脸变得很是奇怪,他想笑又不敢笑,对萍沙王说:“大王,您看走眼了,他们是外道修行者,并不是佛陀的弟子们啊!”

萍沙王那个窘啊,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地对御者说:“现在离佛陀的住处还有多远啊?”

御者想笑也不敢笑,只得一一详细作答。萍沙王吃了这一囧,心中很是不自在。

他见到了佛陀,就忍不住对佛陀说:“世尊,请您慈悲,让佛弟子的衣服和外道修行者区分开来吧。”

佛陀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但还是问萍沙王道:“大王您为何有此要求呢?”

于是萍沙王开启吐槽模式,把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叭啦叭啦地说了一通。

佛陀答应了萍沙王的请求,并为他说法。

萍沙王最后带着法喜告辞而去。

后来,佛陀和阿难尊者到南山,见田中畦畔整齐,于是就以此制定了僧衣的田相。并且佛陀告知佛弟子们,以后要穿割截成田相的僧衣进入城镇之中,以示与外道之别。

从此,萍沙王再也不必担心会认错了。这就是佛陀制定僧衣的缘由。

很多人觉得僧衣上的田相是补丁,其实我们现在穿的僧衣上的田相是由长短不一的布块补缀上去的,也算是补丁吧,但是象征的意义更多一些。

二、什么是粪扫衣

什么是粪扫衣呢?

《摩诃僧祇律》卷十六中说︰“粪扫衣者,里巷中弃弊故衣,取净浣补染受持,是名粪扫衣。”

据《十诵律》卷二十七中列有粪扫衣四种︰

1、冢间衣︰也就是包裹死者而弃于冢间的衣服;

2、出来衣︰包裹过死者之后的衣服,又把它布施给比丘;

3、无主衣︰在聚落中,被弃置在空地上而无所归属,无人认领的衣服;

4、土衣︰也就是弃舍在巷陌、冢间或垃圾堆中的衣服。

这些衣服,都是古印度人所忌讳而抛弃的。而奉持头陀行的比丘就会拿这种别人弃之不用的衣服,洗干净,漂染之后,补缀成衣服,所以称之为粪扫衣。又因为这衣服是补纳而成,所以又称为纳衣或者百纳衣。

在《十住毗婆沙论》卷十六中,列举了穿粪扫衣的十种利益,即是:惭愧;防寒、热等;表示沙门的仪法;天人恭敬;无贪好;随顺寂灭,无烦恼炽然;有恶易见;勿须余物之庄严;随顺八圣道;精进行道,无染污心。

由此可知,粪扫衣是比丘们所穿着的衣服中,最为尊尚、殊胜的。

三、现代僧衣中的补丁

在千年后的今天,物质极大丰富,那还有没有人穿打补丁的衣服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僧人的法服,无论是五衣、七衣还是九衣,都是具足田相的,也就是自带补丁加成的。

这里说的是我们所穿的常服,也就是小褂、短褂上的补丁。

试举我们所见闻的两个例子吧。

一位是以前佛学院的副院长,现在是某名山古刹的住持。他老人家为人直爽,而且很是慈悲。

有一回,咱们一群人尾随副院长爬山。

快到山顶的时候,风吹起他的长衫,我们后面的一群围观党看到了副院长大人短褂上的一个大补丁。

可以看得出是补丁打补丁的那种大补丁,虽然有点绕,但是大家懂得。也就是说,这件衣服是反复缝补过的,也不知道穿了几年了。

我们一群后辈在后面感慨他老人家的俭朴。

另一位是我们的羯磨阿阇梨,一位很慈悲可亲的比丘尼大德。

第一次见她时,我们是去求授式叉尼戒,因为是正式的场合,所以我们当时见到的是她袈裟严整的庄严法相。

第二次见她老人家时,是我们受比丘尼戒的时候。她是提前过来的,算是平常的场合,所以我们见到她时,她穿着一身小褂。小褂洗的有些发白,而且有些地方还很细致地打了补丁,估计是有些年头了。

这应该是她平素所穿的衣服,虽然已经很旧了,但是却让人觉得很是和谐,感觉本来就是如此一般。

她老人家话少,脸上总带着微微地笑意,让亲近她的人都感觉如沐春风一般。

在两位前辈大德的感召下,我们的僧衣,没有穿个五年十年的,也都不舍得换啊。

关于僧衣补丁的那点事儿,今天就聊到这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尊者祇夜多带着弟子,向西北方云游。 忽然,尊者停住脚...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

出家众要远离五种欺诈的邪命

这个诈,这种欺诈,从一个出家众来说,有五种欺诈的邪...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 帮助人、救...

孔子的九条人生智慧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孔子哲学的中心思...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释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诸法,皆为彻底解除吾人生死大...

忏云法师《修药师法门的感应》

我在建筑大殿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他对我说,叫我采用...

【佛教词典】三你陀那啰梯

(术语)Sa?nidlāna-,八转声中第七所依声也。见唯识...

【佛教词典】六般神足

(名数)说法华经序品之六瑞也。是佛之神境通所现,故...

到此放开手来用工,处处是得力处

参禅人,在散乱心中参禅,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问: 写牌位超度祖先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应该...

生活中修行的四句偈

无论那一种宗教,都是讲究自我的修行。好比衣服破了要...

梦参老和尚:看破财色

我们再说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杀的,大家想想划得来吗?...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 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

四种抗衰老养颜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兰花 西兰花属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忖已功德,量彼来处

现在有许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么希奇呢?现在教育不同...

把顺逆境界转成真如本性的历练

《法华经》认为,你应该是历事炼心,把顺逆的境界转成...

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