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2016/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尊者祇夜多带着弟子,向西北方云游。 忽然,尊者停住脚,抬头望着树上,一只乌鸦停在那儿,尊者注视牠,然后微微笑,点点头。 走不多远,弟子们不由疑问道:“尊者!为什么和乌鸦微笑呢?”

尊者答道:“到时自当说明。”

于是他们又向前走,来到石室城。刚走进城门,尊者的脸色突然变得很惨淡,大家心里都疑惧,都不敢多问。

正是吃饭的时候,他们进城去乞食,等吃过饭出城来,在城门地方,尊者又像进城时惨然变色。众弟于忍不住跪下央求道:“请问尊者,为什么对乌鸦微笑,又在这里两度失色呢?”

尊者长叹一声,以哀怨的神气开口说道:是因为在91劫以前,毗婆尸佛涅槃以后,我转生在一位长者的家里为子。当时志愿出家去学道,可是年迈的父母却说:"且慢,你当知人生不孝,无后为大,你走了,谁来继承我家的宗嗣呢?等娶过亲再说吧!"

一家人忙了一段时期,新娘子总算入门了,我又提出出家的要求,父母都说:"假如能养下一个孩子,我们就不再阻止你。"不久,真的生下一个男孩,到了小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我禁不住又要求道:"现在可以让我达成出家的愿望吧!"

父母再也想不出阻止的理由了,于是暗里怂恿孩子来央求,孩于哭着说道:"爸爸你不能走,要不然带我们走,你不能不要妈妈和我……" 做父亲的因为被儿子这番连哭带诉的哀求,而动摇了出家的意志,对骨肉亲情生起了眷恋。"我不走,我和你永远在一起。"父亲抚摩着孩子的头,亲切地说道。因为这个原因,我又流浪在生死道中。

现在,我用神通看到过去生中的姻亲,虽然曾经恩恩爱爱地相处过,一旦死散,却很难相遇,虽然同是沦落在六道中。那树上的乌鸦,就是过去我的儿子,想不到他变成那样子,还算有缘,几十劫后还能见上一面……

尊者说到这里顿了顿,无限感慨的样子。“那么,在石室城外的事呢!”一个弟子插上来问道。

“我所以在城门外惨然变色,那是看到一个非常瘦弱的饿鬼的孩子,他哀求我道:"请尊者进城时转告我母亲,说我在这里盼望她求食回来,已等候她七十年了,如今实在饥饿难忍。"

我进城后,把话传给饿鬼的母亲。饿鬼的母亲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知道的,进城以来七十年,我无时不在记挂他,可是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生前少和人结缘,也没有植福,很难求得食物,虽然有脓血、涕唾、粪便等垢秽不净的食物,因为我才生产,体力衰弱,每次到手的东西都被有力的鬼伴抢去,这一次我好不容易带了食物,躲躲藏藏赶到城门边,守门的鬼卒又拦着不放我过去,尊者!请您哀怜我们母子,让我们能相见,分吃这一点不净的东西好吗?”

我把饿鬼的母亲带出城来,看他们那一付悲欢分食的样子,我内心真难过,不由自主的就问道:“你在这里多少时间了?”

鬼母亲答道:“我不知道在这里多少时日了,但眼见这座城池,倒塌又建起,建起又倒塌,共有七次了。”

唉!我慨叹,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愈是痛苦的遭遇,偏是最长久,一个饿鬼的寿命居然这么长。

尊者这番话,听在弟子们的耳中都恐怖起来,大家不寒而栗,一个人的作为,很可能招致这样可怕的后果!如果不精勤学道,让佛法来规范心行,万一有所疏忽,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一

佛经原文:

时尊者祇夜多。与诸弟子。向北天竺。道中见一乌。仰而微笑。弟子白言。不审尊者。何缘微笑。愿说其意。尊者答言。时至当说。于是前行。到石室城。既到城门。惨然变色。食时已至。入城乞食。既得食已。还出城门。复惨然变色。

诸弟子等。长跪白言。不审向者。何缘微笑。复惨然变色。时尊者祇夜多。答诸弟子言。

我于往昔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作长者子。尔时求欲出家。父母不听。而语子言。我家业事重。汝若出家。谁继后嗣。吾当为汝取妇。产一子胤。听汝出家。即便为娶。既娶妇已。复求出家。父母复言。若生一息。听汝出家。其后不久。生一男儿。儿已能语。复白父母言。愿尊先许听我出家。尔时父母。恐违前言。密教乳母语孙儿言。汝父若欲出家去时。汝当在门。而捉父言。既生育我。今欲舍我出家去耶。若欲去者。愿父今杀我。然后当去。其父即时惨然情变。而语子言。我今当住。不复更去。由是之故。流浪生死。

我以道眼。观察宿命。天上人中。及三恶道。相值甚难。相值甚难。今乃一见。向一乌者。即是彼时孙儿也。

我向所以惨然变色者。我于城边。见饿鬼子。而语我言。我在此城边。已七十年。我母为我。入城求食。未曾一得来。我今饥渴。甚大困厄。愿尊者入城。见我母者。愿为我语。速看我来。时我入城。见饿鬼母。而语之言。汝儿在外。饥渴甚危。思欲相见。

时饿鬼母。而报之言。我来入城。七十余年。我自薄福。加我新产。饥羸无力。虽有脓血涕涶粪秽不净之食。诸大力者。于先持去。我不能得。最后得一口不净。欲持出门与子分食。门中复有诸大力鬼。复不听出。惟愿尊者。慈愍将我。使母子相见食此不净。

时尊者。即将饿鬼母。得出城门。母子相见。分食不净。尔时尊者。问此鬼言。汝于此住。为以几时。时鬼答言。我见此城七返成坏。时尊者叹言。饿鬼寿长。甚为大苦。

时诸弟子。闻说此语。皆厌患生死即得道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

不能远离五阴的爱取,就不能远离三界的生死

《楞严经》讲出一个譬喻说,像这个大海,大海就表示我...

对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于向诸佛起恶心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

自己挠痒自己笑

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 回答:...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

一张长条桌的启示

在某次法会的因缘,担任机动组的职事,繁重而忙碌的出...

人身难得如爪土之稀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之时,一日,世尊以...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

【佛教词典】五法事理唯识

【五法事理唯识】 五法指心王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

【佛教词典】十善巧

缘觉乘行人所观察的十种项目,即蕴善巧(五蕴)、处善...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物质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

华严的大悲心

我们这个发心的,学华严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没有利益众...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推荐】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

给自己留些余地

《韩非子说林》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