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心平法师  2018/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导读:《佛说孝子经》,这一部经只有一卷,收录于《大正藏》(16册。p687)之经集部, 译者不详,后附于西晋录。由于经文不多,就700字左右,所以单行本很少见。这部经是佛陀告诉诸弟子们,父母的恩重,为人子女者,应尽孝道,以及如何尽孝,才能成为真正的孝子。

认知父母的恩重

在此经的开篇,佛陀就告诉诸弟子们,母亲生养子女,首先怀胎十个月、怀胎期间,痛苦异常,时常呕吐,身心疲惫,身重难行。等快到分娩时,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父亲在一旁心急如焚,诚惶诚恐,生怕母子有恙。此情景之下,父母的状况,实在难于言语表达。

婴儿出生之后,父母便是要日夜受苦,推燥卧湿,勤换包布(尿布),让子女能安适睡眠。婴儿所吸取的母乳,正是母亲的精诚之至血液所化,在乳哺的三年之中,不知要耗去母亲身中的多少鲜血。

随时光地消逝,婴儿慢慢地长大,父母不仅要为小孩摩饰澡浴,除去污秽,供给漂亮的衣服,好看的鞋袜,美味的饮食,可口的饮料。同时还要担起子女启蒙教育的老师,遵守法测、明礼义、知廉耻,礼拜师长,学习为人的道理。这些都是在消耗父母岁月和心血。

等到子女长大,出门在外,父母在家中,无时不在挂念与担心,回到家中,父母之心亦欢喜爱亦存之,心怀惕惕,深恐子女在外有不善的行为。子女高兴父母即随高兴;子女忧伤,父母即为其忧伤。所谓母子连心。父母亲恩,如此之重,为人子女者,当如何报答呢?

孝子正知报恩方法

为了报答父母恩,当然要以甘露百味,最美的饮食食物,供养父母;以天乐众音,最好听的音乐,来娱乐父母;以名衣上服,四季都有名贵的衣服,来装饰显耀父母,让父母到各地,游览名山胜境,像这样努力奉行父母着的慈命,尽心尽力地在衣食住行中,使双亲心满意足。这样,算是尽了孝道吗?

佛陀认为,像这样以丰富的物质享受,来满足父母的欲乐,固然是常人孝子孝仪的表现,但是这样的孝行,在佛教里面看来算不上圆满的孝道报恩。

如果双亲性情顽固、愚痴,不知信奉三宝,凶虐残戾,盗窃非自己之物,不守贞节,喜好饮酒,违背正理,像这样误入歧途,为子女者,不应一味顺从,应当极力规谏,使恶行改之,纠正错误。

如果父母仍然不能觉悟错误,子女应以种种譬喻,来开导双亲,说明国家制定的法律,设立的刑法等等,就是要人民遵守法律,才能维持社会秩序和谐地发展。如果不守法律,造罪重,不但自招,还祸及家人,乃至命终之后神识堕到恶趣,受种种无量诸苦,说明因果报应,来启发父母的觉醒。

如果以上极力规劝毫无结果意义,无法改变父母的恶行为,那么,子女可以悲泣啼号,断绝饮食,以死相谏。此时,父母未必有觉醒之心,但是因爱子女心切,必定会强忍过去不轨的行为,而改往修来,崇尚正道。

如果父母双亲能够改过去的不正行为,信奉佛法,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么家庭眷属内外,必能亲慈子孝、夫正妻贞,族邻和睦。如此,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无不敬爱,时刻护佑。所以父母双亲能够处世常安,寿终后,得生善处,与诸佛共处,闻佛妙音,自由自在,离苦得乐。

像这样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孝,才是完整的孝,才是究竟的孝,才是圆满的孝。这是佛教孝道思想的特色,但是真正实践这样的孝道,才真正能让父母双亲得到究竟的自在,究竟的快乐。

自律言行修身齐家

佛陀说,如果不能让父母双亲止恶修善,皈依三宝,信奉五戒,即使丰富的物质,供养父母,仍然算不上圆满的孝道。所以为人子女者,首先,自我就要自严律己,要皈依三宝,以至尊道德,感化其亲。

平日不可以迷恋女色,不可远离贤者,必须新近仁者,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来施惠于人,遵守戒律,以戒律来约束检点自己的身心。以慈悲为怀,时时刻刻进修自己的道德善业。

迷恋女色,忿恨他人,贡高我慢者,都是不明做人的基本道理,不懂修养自己的人,才会有这些种种恶习循环。自古以来,带有此恶习气者,都无有善果。

所以我们应努力实践佛法,遵守戒律,至少圆满五戒,以戒律来约束自己。如此自然可做到,父法明,夫信,妇贞。如果为君者可以保护国民四海,为臣能忠于国家,能以仁养民。也就是世间所说的,由修身而齐家,由齐家而治国平天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

父母不赞成学佛怎么办

其实,在父母眼里,子女就算到了六十岁,仍是一个孩子...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

木碗的故事

有位老太太卧病在床,儿子每天都得送饭到房间给她吃。...

怎样办丧事才有利于亡者?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可许多人在...

父母恩难报,要尽心竭力孝顺父母

有个别同修,认为一个人若不报父母恩,是没有恶报,这...

佛为生父宣说佛法

有一日,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有五件事必...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净界法师:精进佛七开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

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

【佛教词典】驱乌

指七岁至十三岁的小沙弥,因这些小沙弥负责驱逐乌鸟,...

【佛教词典】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p001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六...

人生百病的百药对治法

《大藏治病药》是唐代高僧释灵澈所著,选取了一百种人...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

你的眼光决定你的高度

十年来,我看尽人间悲欢离合,目睹世事沧桑盛衰,一件...

如何处理念阿弥陀佛与念观音的关系

所言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

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学会一门技艺,作...

八岁龙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

男女之情让我们脱离不了轮回的苦海

世间最让人流连痴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痴情。男欢女...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

人生在世那叫业力的释放

一个人,落入因缘法的时候,会产生我、法二执。我、法...

如何供养出家人

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