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净界法师  2014/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好,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身口意已经背负重罪要忏悔呢?这以下有六种情况,都必须要赶紧的利用时间,把这个罪忏掉,否则临命终的时候就不吉祥了,这有六种,这个是越后面越严重。

先看第一个,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这个人你经常觉得,你那个心老是昏昏钝钝的,就表示你那个明了性的外面,有一层罪业在遮住你了,因为这不正常。正常人的心是明了性很强的,你就是觉得精神昏昏钝钝的,那个心识昏昏钝钝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无事而常起烦恼,这更严重了,不但是昏钝,你经常莫名其妙躁动不安,这个业力就比之前那个更严重了,它不但是遮蔽你,它已经有一种活动力开始活动了,因为这个罪业是躁动性的,善业是寂静性的。

第三个,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你见到有德行的君子,应该要随喜赞叹,结果你反而心虚,这个就是你罪业的第三种状态。但是到这个时候,问题都还不大,都只是一个业力的问题。但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忏悔,继续造作下去,那就不是业力问题,就破坏善根了。前面三个是增长罪业,这三种是罪业的增长相状,四、五、六就是善根的伤害了。

第四,或闻正法而不欢喜。你听到正法,你应该要欢喜赞叹,结果你反而排斥,表示你已经是无惭无愧了。第四个,你的善根已经失掉了。

第五个,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帮助别人应该得到赞美,结果人家反而伤害你。

这个就《金刚经》说的,你在弘法或者在做义工,你本来是在造善事,结果反而产生很多的问题,那表示你过去一定有罪业,这种情况就是好现象了,重报轻受了,这第五个。当然这个地方也表示,你的罪业要忏悔了,因为它善业跟罪业,两个互相的冲击,它会先把罪业逼出来。

第六个是最严重的,夜梦颠倒,妄言失志。这个人已经颠三倒四了,这个人根本谈不上善根了,已经没办法判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了,内心的观照善根完全丧失了。

以上六种都是罪孽之相,就是有重大罪业之相,那怎么办呢。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要把握时机好好忏悔了,这个地方就是说什么呢?因为这个造罪它要得果报,先有一个种子的过程,但这个种子是没有形相的,所以我们很难去看到内心的种子,到底我是不是有业种子,你看不到,那怎么办呢?

佛菩萨的智慧,就是这个种子,当你有这个业种子,罪业种子的时候,它有些征兆出来。我们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你看到大风吹就知道要下雨了,一种征兆。正常人的内心在唯识学上说,一个修行的内心有三种功德,修行人你有修戒、定、慧,第一个,明了性很强,你的心平常是明了的。第二个,它是寂静的,明了,就是不暗钝,它是寂静,它绝对不能躁动,你平常没有事在那个地方,你的心是寂静的,安稳的。第三个是法喜,带有一种淡淡的欢喜,它那个法喜不是外境的刺激,是你内心有一个法,念佛持咒,你自然会产生一种法的力量的欢喜,由内生出来,内心生出来,它不是靠外境的刺激的。

前面的六种情况,跟这三种功德都不相应,它既不明了,也没有寂静,也没有法喜,所以合理的推论,你那个明了的心,已经有罪业遮住了,有一片乌云遮住了,要赶紧处理了,这是判断这个忏悔的对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梦参老和尚: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问: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星云大师《如何忏除罪业》

我常常听到军政各界人士,因回顾他们已往的罪业而慨叹...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消业灭罪的种种征兆和梦验

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持诵某部经或某个咒后,梦中出现很恐...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

「水观」应该怎么修呢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

【佛教词典】十二入(二)

三藏法数云:十二入,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

【佛教词典】比丘坐卧法

亦名:坐卧法 子题:坐法有二、跪法有二、长跪、互跪、...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问: 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人的气质和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蕴涵着高...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 分身尘刹度众生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很多人想知道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是印度人还是中...

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老和...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们再看什么是天眼。天眼是修学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报...

外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遥远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

前世吝啬今世贫穷

在舍卫国里有一个贫穷的老人,年龄已经一百岁了。他拄...

【佛学漫画】布施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东西真正的属于我们,所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