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广钦老和尚  2017/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起不平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无事,那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

我们念佛就是要念到花开见佛,什么叫花开见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颜悦色以道理行之,对人要亲切和蔼,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脸,令人望之却步,当法师的也要如此才能度众。凡事照道理来,就事论事,不可用烦恼心去应付,对人不论是善人或恶人,都是和气地平等对待,不要去看别人的过错,这样别人对我们印象好,我们心也清爽,照这样做去,心无烦恼,便是花开见佛。

参学是在参自心,参我们的烦恼心、烦闷心、对人善恶是非的分别心,参我们对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别,不起烦恼,得无烦恼心、无挂碍心,是心参。

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恶人它也照,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总要平等慈悲,若是与人计较,则自身也是半斤八两。

我们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慧。

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什么事都要学习放下,不要执着,不要样样记挂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紧的事,不必去理会别人在演什么戏。否则,自己跟着起烦恼,一起堕到三恶道去。

这个人生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各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剧情发展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戏的人也随着剧情忽喜忽乐、忽忧忽悲,而这好恶忧乐,也不过是我们自己眼根对尘境,在分别取舍。我们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样,顺境、逆境、善的、恶的,心境随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恶习深重,眼根对境,见恶易随,见善难徙,看到恶的,契合自己的恶性习气,就心生欢喜,恣心纵意,随顺而去;而听到佛菩萨的作为,像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却心生为难,认为那只是佛菩萨们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来,心生退却,对佛菩萨只有空赞叹。结果,好的没学到,坏的却越染越深,这就是本身没有誓愿力的缘故。

如果要练不倒单,先要从淡泊两字开始学起,等到衣食住都能无碍,贪嗔痴也都消灭了,这样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谈到禅定功夫。

如遇高兴欢喜,则问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则问是什么人在烦恼?

凡遇到什么事,皆一句阿弥陀佛,高兴也好,烦恼也好,要远离是非,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要静下来念佛,念到睡着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无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装没看到,耳装没听到,老实念佛,现在你们都是眼睛睁大大的,仔细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认识,愈好修。

我们打鼓时,念“公事办,公事办,公事办完办私事”,就是不可人劳我逸,只图自己念佛、拜佛、诵经,这些是属私人的事,若不发心于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顾自己的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乃是执我相,心地只有越来越窄,一辈子无法解脱。反之,将身心奉常住,为众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这样,虽然没时间拜佛、诵经,但一切的经藏已在其中,则智慧渐开,心胸渐广。

修行人就是要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业识顺逆中求解脱,无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么便宜之事,不经苦行,不经魔障,如何去历练无明烦恼,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无明烦恼,方能得到解脱,也唯有舍下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才能得到清净解脱,才能显出菩提心来。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贪图安定顺境,那样是不会进步的。

我们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对六尘所起的分别烦恼,分别善恶、好音坏音种种等,这种分别就是六根不清净。修行就是要修这些分别烦恼,直至六根对六尘没有分别,才是六根清净,才能五蕴皆空。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如获至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做个大丈夫》

在现在的社会中,大丈夫已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了。现在有...

对治懒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懒惰放逸是人与生俱来的烦恼。谁都想偷懒,冬天早上赖...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

学佛过程中的最怕

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

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什么叫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觉悟心和愿力心。菩提心,...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疗治也。何以故?...

圣严法师《以布施对治贪念》

贪念会带给我们许多的烦恼,该如何帮自己除贪、解毒呢...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

广钦老和尚传奇一生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

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问:有人闻说西方净土,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冬季12种暖身食材

天气开始变冷,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所以我们要多吃...

【佛教词典】苏颉里离佉

(书名)Suh?-lekha,译曰密友书。龙树与南大国檀越之...

【佛教词典】法界实相

(术语)法界与实相也。是一体异名,今重言之耳。四教...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

四依法之「依义不依语」

前面讲过第一依法不依人,现在来看看第二依义不依语。...

水陆法会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水陆法会,即然被认为是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那么,...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心中的佛可否带我们到极乐去呢

问: 佛教都在说不可著相、著般若,唯有一心,更无别法...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养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对人...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