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净界法师  2019/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陀佛普渡十方众生离苦得乐,为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

净界法师答:我们没有说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往生,而是直接跟间接的问题。

在整个净土宗的传承当中,最强调持名的是善导大师。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强调持名呢?

善导大师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他说:你执持名号,与佛的本愿相应。你念佛直接跟佛的本愿相应,而他提出这个答案以后,历代祖师没有人敢反对,与佛本愿相应。

诸位你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不要用圣道的思考,你要知道净土法门是一个他力加被的法门,他不是自力的法门。自力的法门,我们不要说是哪一个法门高下,因为很难讲,每个人有他适合的法门:有些人适合修唯识止观、有些人适合修天台止观,我们在圣道门的时候,尽量避免说哪一个法门比较殊胜,因为这会引起争执──宗派争执。

但是净土法门就不一样,净土法门的好坏是很明显要区分出来。

你修自力法门,你观察的是你的内心,你内心的妄想是无自性的,因为你生起妄想的因缘不同,这个是《大乘起信论》说的,不是我有这个智慧观照,它说:你生起妄想的因缘不同,所以对治的方法也不同:你有贪烦恼、他也有贪烦恼,但是他贪的生起是在逆境中生起,你是在顺境中生起,你们二个对治贪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各走各的,彼此互相尊重。为什么?

因为你对治的妄想因缘是不同。所以我们在圣道门的时候,避免说哪一个法门好,所以我们在圣道的时候──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但是净土法门的思考就完全不一样,净土法门,你今天的往生,不是对治你的妄想,是你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不是你说就算。那你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有它的轨则,你才能够触动弥陀的本愿。

你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直捷了当,你念观世音菩萨要志心回向。所以我们说,你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往生,叫做回向往生;你念阿弥陀佛是一心归命,直接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不要回向。

所以我们要知道,你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往生,但是间接。

当然,有的人说:我念观世音菩萨已经念得很熟了,那你不改也没有关系。不要改,你实在是跟观世音菩萨情深义重,我没有办法放弃观世音菩萨圣号,那我建议你:观世音菩萨念完以后,念十句佛号作收尾,至少要十念的收尾。

如果你现在心中还没有决定要念哪一尊菩萨,那是最好,是一张白纸,你念阿弥陀佛最好、最直捷。所以这个是直接跟间接的差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

【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

【推荐】每天睡觉前应发此愿

若入观及睡眠时。应发此愿。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

临终听到佛号生瞋恨心,是阿弥陀佛没有摄受吗

问: 黄念祖的《念佛三昧文》中提到一个和尚念佛念得...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问: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寻觅善知识,希望能够救济苦...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念佛的胜妙功德无穷无尽

执持名号,一定会有功德的,而且极为殊胜,极为不可思...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有两种差别

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是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制定的,...

极乐世界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 ,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

【佛教词典】六无畏

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位别,称为六无畏。即...

【佛教词典】行蕴相

【行蕴相】 p0607   集论一卷二页云:行蕴何相,造作...

亲身经历的观音菩萨灵感事迹八则

信佛前后都听过、看过别人讲菩萨灵感的事迹,然而我和...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怎么知道生死业力重不重

一个人怎么知道你生死业力重?你看我们同样念佛,有些...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才需要,在古代的社...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湛空法师人生感悟

1、没人知道,下一刻自己到底身在天堂还在位于地狱,...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