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广行法师  2019/0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孔夫子生在春秋时代,这个时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后期,王室衰弱,名家诸侯对周天子大多是阳奉阴违,各自藏有私心,扩展自己的势力,所以春秋是一个动乱的社会。孔夫子生在这个时代,也是感慨万千。

那个时候的诸大夫们,“大夫”是国君、诸侯的助手,相当于现在的总理、部长。他们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学识、经验丰富,通过看一个人的举止,听一个人的言语“亿而谈其祸福”,“亿”是猜想。

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的大夫看人的言行举止,就会推测他的吉凶祸福,无不应验,这可以从《左传》《国语》《公羊传》《穀梁传》等书中看到。可见,吉凶祸福是有预兆的。

有人可能会问:言行举止是当下外表的行为,吉凶祸福是未来的果报,怎么从外相能推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呢?下面我们来讲原因:

吉是乐果,凶是苦报。吉凶的前相大都在心中萌发,而表现在身体和语言上。“萌乎心而动乎四体”,起心动念自然表现在外面,就是言行举止瞒不了人。人心里存的善恶念头,所做的善恶业行,瞒不了人,即使能够欺瞒愚人,却瞒不了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们真的是一眼看穿你的肺腑。

人心淳厚,培福培慧,积功累德,将来必有福报。对于福薄的人要有怜悯心,教他改过修善,改造命运。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这是观察人的两个原则,一个人心地善良,为人厚道诚实,待人诚恳,能够换位思考,体贴关心他人,处处能替别人着想,这个人将来就有福。

相反,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损人利己,对于自己没有好处的绝对不做,为人尖酸刻薄,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则此人定为薄福之人,不日就招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也只是他命中的福所显现罢了;即使命中福厚,倘若心行不善,福也会折损消亡。

由此可知,如果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福报一生享不尽,其余福后代子孙也一定都能享受到,这是事实真相。

总的来说,人心的厚薄和未来的祸福,有着直接的关系:存心宽厚,凡事为别人着想,这是大福德的前相;为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把身心的痛苦带给别人,将来必定有灾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推荐】邪淫极大损害人的福报

很多戒色文章都会讲到邪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手淫也...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以善业夺恶业,以善心夺恶心

中随烦恼有二种:『十一、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

即使没有钱,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个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没有财富,也能作福,修到福...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星云大师《佛教的福寿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说过了佛教对女...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平常就要告诉自己,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的

过去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大将军,这个将军一生身经百...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

【佛教词典】翻译

(杂语)转梵语而成汉言也。亦作翻译。隋书经籍志曰:...

【佛教词典】阿娑颇那伽三摩地

(术语)又作阿娑婆那伽三摩地。定名。数息观也。金刚...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问: 因为家里人反对,所以总是要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

佛陀谈对待色欲的态度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轻的...

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复有多颂,成立如是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

好好运用这一生

在人生路途上,我们假如能好好把握时间,善用良能与人...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

妙华法师: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六祖大师对智通法师说,你...

《三宝歌》浅释

大家都很熟悉《三宝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

佛教道场二十种法会法事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