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善业夺恶业,以善心夺恶心

净界法师  2024/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善业夺恶业,以善心夺恶心

中随烦恼有二种:『十一、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

无惭的定义有二:一是『不顾自』,就是不尊重自己,没有一种自我期许的要求;所谓人身难得,你也不在乎,没有希圣希贤的心念,就是自暴自弃、不顾自身。其次,『不顾法』,佛陀所说的教法很尊贵,也不想去随顺,还是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不顾佛法的尊贵,不想要增上。『轻拒贤善』,因为自暴自弃、对佛法也没有尊重心,这些贤善─功德的境界,本来是应该要让它增长的,但是你轻拒─轻视拒绝。

因此『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既然你对成贤成善之事,没有希求心,那你的生命就是生长恶行,增长一切恶法为它的业用。没有生命目标,怎么办呢?只好跟着习气走──现在心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这种境界。

『第十二,无愧者。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

不愧,是说你不尊重世间人的讥嫌,你做错事,世间人会指点你。你看啊,这个比丘、沙弥做这种事情;还说他心中有正法,结果做这种事情。护法神也会讥嫌你:唉呀!我护这个比丘的法,实在是倒霉,这种行为,我都护持不下去啊!你对于世间的种种讥嫌也不在乎,『崇重暴恶』,本来这种暴恶的事情,我们应该要去对治、消灭,结果你对暴恶的事情,还特别欢喜。

『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你有这样的心情 ─崇重暴恶,一切过犯当然就很容易生起。

无惭、无愧这两个心所,大都是同时生起的;一个是轻拒贤善、一个是崇重暴恶。这两个心所,『此恶遍不善故,名为中随烦恼。』它能够普遍地在不善心所当中活动,故名中随烦恼。换句话说,只要是不善的心所,前面的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十种小随烦恼,任何一心所活动,一定是夹带无惭、无愧。所以叫做中随烦恼。其实惭愧心,在没有入圣位之前,对我们非常重要!没有入圣位、没有断烦恼之前,从信心引生惭愧心,它是断除恶法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关于惭、愧的运用,我们可以从造恶之前跟造恶之后,两方面来说明:如果说惭愧的心所是在造恶之前,好比你造了一个恶业,虽然造了恶业,但是内心当中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并不是你愿意做这种恶事,你就是一时控制不住习气,还是有惭愧心,这时候你造这个恶业,在律上叫做不定业。就像在高速公路,车开开得很快,之后你踩了煞车,虽然车子还在继续行驶,但是速度已经慢下来了。

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造恶业是完全不踩煞车的,那就叫定业,一定要得果报。一般来说,真正深信因果的佛弟子,因为有惭愧心的缘故,所造的业都比较不坚固;你要是不学习佛法、不相信因果,所造的恶业大都是定业,很难忏悔的。所以惭愧心的生起,如果是发生在造业之前,也会影响到这个业的坚固性。

其次,是在造业之后。我们说造业主要是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去造杀盗淫妄的恶业,这个恶业就算全世界没人知道,但是阿赖耶受熏了,它会把这样的功能保存到我们微细的阿赖耶识里面去。当我们冷静下来,啊呀!不得了,发现这些恶的业力已经被第八识保存下来了。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消除掉呢?在《瑜伽师地论》上说,有二种方法可以对治已经进入阿赖耶识的业力:

第一、忏悔所损业。这就是指忏悔,你可以面对一位比丘,或者面对佛菩萨,修忏。请一位比丘、或者找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当忏悔主,或是以本尊阿弥陀佛当忏悔主。写一篇忏悔文,把你整个造业的因缘,至诚的表达出来;表达你的忏悔心,并立定誓愿,从今以后宁舍生命誓不再犯!然后要有很多的方便,礼拜、或者持咒、念佛。由于惭愧心的缘故,念念之间就把第八识罪业的势力、慢慢破坏掉,这是忏悔所损业,第一种方法。

第二、对治所损业。通常我们造恶业,一定有一个烦恼,可能是贪烦恼、或者瞋烦恼、或者是痴、慢、疑、不正见…各式各样的烦恼。当这个烦恼现前时,你要对治它,就是不能随顺这个烦恼。因为你造恶业的时候,这个烦恼有等流性,它下次还会再出现,而且出现的力量,会比上次更厉害。应该怎么办呢?对治所损业。不再随顺这个烦恼,虽然烦恼还有等流势力,但是你已经在抗拒它,心中开始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时候,这方面的业力也会慢慢的消失掉。

面对这些不好的业力,当它已经进入到第八识之后,有二个处理方法:第一忏悔,第二对治。如果已经得果报,那就不容易忏悔了。这个恶业一旦得果报、已经现前了,好比已经变成一只畜牲了,那你说要把它忏成人的相状,就不容易了。但是没有得果报之前,都还有办法,就是靠这二个方法,可以把我们阿赖耶识恶业的势力给破坏掉。这是我们用惭愧的心,来对治无惭无愧。当然要让惭愧心生起,必须深信因果才行,不只是表面的理解,而是很深刻的了解,才能够生起惭愧心,以对治无惭、无愧这二个中随烦恼。

律上有一句话叫做“伏业易夺”,是说你因为忏悔的力量超过前面造恶业的力量,你的惭愧心已经超过你当初发动烦恼的势力了,这时候你以善业取代恶业,易就是变易。但是这个恶业不是消失掉,是将我们的业伏住,暂时不受,所以叫“伏业易夺”。怎么夺呢?以善业夺恶业,以我们的善心夺恶心。这个对我们往生净土就很重要了!

因为临命终时,可能恶业的势力要出来、信愿持名的善业也要出来,这时候以唯识学的思想──强者先牵,就看哪一个势力强。假设我们一口气还在的时候,就把这些恶业的势力给消减了,那个时候信愿持名,就没有任何障碍。就是有业,也没关系啊,带业往生嘛!对不对,带业往生横超三界。

所谓带业,是带什么业?当然是带恶业呀!古德说,这个带业是带恶业,而且是带业种,不能带现行。临终的时候,所有的烦恼、所有恶的业力,都要在种子位,内心保持在一种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寂静的状态;就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了──“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虽然忏悔不能把恶业完全消除掉,但是能折损恶业的势力,使令它临终不起现行,这件事情对于临终非常重要!

使令恶的势力折损,让信愿持名的势力增长,然后往到极乐世界去,以后乘愿再来。当然,这个时候不会堕到三恶道去,三界总报没有了,但是人跟人之间的恶因缘,那没关系,你能够自在的随缘消旧业。成就圣道以后,还债等于是不还,因为你的内心是“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没有所谓还债这件事情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唯独拜忏不会着魔

在梦中菩萨现大神力,有时候现相,梦中有时还容易。现...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

圣严法师:忏悔要忏在心里

有位女居士因为吸-毒被关,出狱后来向我学禅,她边哭...

《药师法门》修法仪轨

《炉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上)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

造了罪业后,生命中会产生两种影响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

证严法师:静思忏悔

△ 人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坠落;自我批判的认错心...

星云大师《行为平坦的道路》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在这里我们将有...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佛教词典】剡浮捺他金

(杂名)又曰阎浮那陀金。...

【佛教词典】光明真言法

指密教中,诵持光明真言,为灭罪、除病、息灾等所修之...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

【推荐】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普陀山的不可思议

说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山上有前寺后寺,前寺...

如何面对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在当今时代,改换工作、生活环境已很常见。如何面对新...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

星云大师回忆母亲的感人事迹

身为佛子的大家,不但要以历代前贤为根,努力发扬他们...

看人面相,不如看人思想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大思想家叫做荀子,他提出一个理论叫...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

素饺子做法大全

22日冬至。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

误会是这样产生的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