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宗的无味之味

明海法师  2019/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宗的无味之味

参禅这个修行方法我个人认为是佛教诸多法门中最奇特的一种方法。说它奇特乃是因为所有其他的方法都要运用我们的思想、意识、分别,通过思想意识、通过对一定的知识概念的了解,进一步落实到操作上、落实到实践中,只有参禅这个方法很奇特,它把我们的意识,我们一直以来习惯的各种见解、推理、判断堵死,把这条路堵住: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和尚说“无”!怪哉!释迦牟尼佛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赵州禅师说狗子“无”佛性呢?他为什么说“无”呢?为什么?这个“无”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念头都收摄起来;

把这个“无”揣在心里,七上八下,或许你也会思前想后,可是师父讲了,你想出来的都不对,这个“无”既不是“有无”的“无”,也不是虚无的“无”,你怎么想?你没办法想!

全身的注意力都贯注在这个“无”上,贯注在“为什么狗子‘无’佛性”这个疑团上,这个疑团就像一个铁球,我们把这个铁球咽下去,心里揣着,它会把我们一直以来习惯的各种想法、见解、妄想扫荡一空,把我们纷繁复杂的头绪、繁多的心念集中起来——只要一提“无”,万念归一啊!我们的心水一下就澄清了。

但是为什么赵州禅师说狗子“无”佛性呢?在思维上确实找不到出路,要全神贯注在这个“无”上,没有出路,又闷得慌,找不到答案,这个滋味是什么滋味呢?是没滋味的滋味。这个很多人都适应不了。为什么呢?

我们一向习惯于有滋味,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大脑,身体这六根就像是六个贪婪的大嘴巴,时时刻刻都不停地要料、要食物。眼睛总想看点什么,耳朵总想听点什么,嘴总想讲点什么、吃点什么,最重要的是脑子里意识这总要想点啥。所以我们观察众生的生活,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总结:吃!

佛教把众生所吃的食物分成四种:

第一种是段食,分段的食物或分段吃,如早饭、中饭、晚饭。

第二种是触食,接触的食物或接触。触食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都是吃:眼睛一看就是在吃,耳朵一听就是在吃,手一摸就是在吃……

第三种是思食,思考的食物或思考。像白日做梦就是思食,大白天净想好事,天上掉馅饼发财了!有一种病态的人不仅自己每天想,还跟人家讲,讲得头头是道,连他自己都相信了,说他手里有十几个亿美元没地儿用,想找个地方投资。这样的人我遇到过。当然还包括思念别人,思考东西。

第四种识食,分别的食物或分别,总是要不停地分别。众生依这四种食物或四种吃的方式维系生命。

有一种人管不住嘴巴,总想往嘴里送点什么,瓜子啊,糖果啊,他不停嘴;有一种人总想看点什么,听点什么。我们看看世间的人,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周末放假时不跟人闲聊天,不看电影,也不看电视,乃至也不看书,一个人坐在那很充实地把周末坐过去。找不到!他总是要弄点什么喂自己,有高雅的,有粗俗的。高雅的像听听音乐,看看书啦,粗俗的呢?现在的名堂多了,就不必说了。

那么说“无”,狗子无佛性,在用这个功夫的时候,我们可是什么味道都尝不到啊!一直以来我们的思路、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都不是这样。我们都是:师父,您要跟我说点啥,您要跟我说说为什么。师父于是就跟你讲了,讲得天花乱坠,那时你也点头称是、是,是这个意思,是这个意思,所谓饱餐法味嘛!

偏偏在参禅、参这个“无”的时候,师父您要跟我讲为什么,没的讲!你自己去弄明白。你自己想要推理?判断?起念头去想?没门!不对!放下!所以这个方法是要把我们的意识逼到绝路上。

这里我们又有问题了。逼到绝路,前面还有路吗?我可以告诉大家,前面有路!这里就要信。你信不信得过,过了这一关还有路。通常我们会想,这样我们不是没活路了吗?你说对了。又不能思想,又不能推理,叫我们怎么弄?

把所有的思想、见解、情绪全部放下!所有从书本上学到的,从经文上学到的都要放下,都不是你的。现在是要把你心里的真东西逼出来。要逼出这个真东西,你得把你原来学到的知识、结论统统抛开。参禅的“大死一番”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如果我们打坐的时候觉得闷得慌,无处下口,那么我要说,正好!这就对了。最好是闷得慌,无处下口,想不通,可是想丢又丢不下,又想参究竟是为什么?反复地在心里: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精力、心力都贯注在这个字上。坐是这样,走是这样,吃饭是这样,躺下是这样,乃至跟人说话心里还是这样,那这个功夫就成片了。

这个法是一个最奇妙的法,需要一点信心。信什么?信自己!一切答案我们心里都有,我们自己会!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会了?就是因为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了,就是因为有很多知识、前提、见解、情绪,把自己的心地遮住了。所以参禅这个法奇妙之一就在此,需要信心!要有一股拼命的勇气。

想明心见性吗?来参禅吧!想一超直入吗?来参禅!想增加自己的灵性、灵感,来参禅!也许有人说我也不想明心见性,我也不想出离生死,我想变得聪明一点,那也可以参禅。如果你想使自己的气质更美化一点,也可以参禅。如果想使自己多一点自信心,也可以参禅。如果想使自己有一种傲视一切的勇气,参禅最好。

本来禅宗参禅的法在中国是非常普遍、非常流行的,只是到了近代人们好像没有信心了。没有信心,汉传佛教就缺乏生气了,国民的素质好像也不行了。刚才是就个体来谈。想要提高国民素质,使国民增加一点灵性,增加自信心,提高创造力和活力,特别是提高一种阳刚之气,勇猛无畏、视死如归,这些气质和心态,也可以参禅。

现在日本和韩国的佛教徒里学禅的很多。甚至一个老太太都可能会参一个话头。我接待过这样一位。问我,你们参什么话头?他们在参他们的,会和我交流。所以希望大家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有一种豁出去的勇气,就跟这个“无”拼了,这一辈子就卖给它了,拼到底,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算完!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算出头!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大家好好参一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

禅宗与牛的因缘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胜...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坐禅时如何调身

在坐禅的过程中,懂得调身是很重要的事情。禅定的功夫...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

在物欲之流中冷静一下

关于金钱,周国平的一种观念值得赞赏:小康胜大富。...

在家如何修行

我从前做船生意,对船很有缘分,因此对《金刚经》中佛...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佛教词典】中国佛教音乐(Buddhist music in China)

Zhongguo Fojiao yinyue   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

【佛教词典】泥融觉

谓触机而得顿悟。为宋代僧无染游庐山时因跌仆而悟道之...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上学时,一个女同学趁小长假到外地与男朋友小聚。听说...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

留三分余地于人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今初: 为佛弟子...

你福报大,智慧不大,有什么用

希望我们的道友你读哪部经的时候,哪部经都告诉你修行...

念佛法语

1、念佛法门殊胜极妙。 2、信愿念佛,决定往生。 3、...

鱼翅暗藏的五个「恐怖」真相

鱼翅过去是皇室的贵族食物,但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正确的面对业力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