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净界法师  2019/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优波尼沙陀过去的修学过程,刚开始佛陀教授他的是观察这个色身。说你现在什么都不要观,就整天注意你的色身就好。那么他从不净观而观到最后,“尘色既尽”,从有相的分别而产生厌离,到最后观察这个色身当体即空、本自不生。那么再进一步,“妙色密圆”。

优波尼沙陀在观察色身的时候,他是两个过程:

第一个,他先观察“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从表相上的生灭而证得无我。这个都是给我们一个经验,在观照的时候,先从“无我”,然后再回归到“毕竟空”。

他从“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观察到我们的色身,是假借心中的爱取烦恼跟父精母血的结合,而虚妄地生起,最后也是因为因缘的结束而在虚空中消失掉。所以,他看到我们的色身,在生老病死的过程当中体验到“尘色既尽”,一个我空的真理。这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主宰我们的色身,没有主宰性。

接下来,他就进一步地观察“妙色密圆”。“妙色密圆”,蕅益大师的意思就是说,其实这个色身,我们不但是观察它的生灭相,还要进一步观察它的所来之处,说“来无所从,去无所止”——这个色身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而来,消失了以后又回到什么地方去?

前面的“尘色既尽”,只是从存在的现象观察它的生灭变化,而证得没有一个主宰的自我;而“妙色密圆”,更进一步观察色身最初的根源:你从什么地方来?最后结论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只就是一念心性,本来具足而循业发现。所以这个地方,他从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探讨这个色尘的本元当中,就悟入了我们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谓“妙色密圆”。

所以,“我从色相,得阿罗汉”。这个是从迹门上来说,我刚开始是从色尘的生灭变化而证得我空,而证得阿罗汉果。

总结,“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现在佛陀问我修学圆通的法门,那么正如我自己所修所证,以色尘为所观境,我个人认为是最为殊胜、最为无上。

这个是观整个色尘的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惧

问: 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惧所吓死的。请问...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印祖举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验

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

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

【佛教词典】三归受法

亦名:受三归法 子题:发善法、三归下有所加、有归无戒...

【佛教词典】宗祖

指一宗之开祖。亦即开创一宗之祖师,或亦泛指创建一寺...

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无门慧开禅师的偈子云门糊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

水中的金影

从前有一个人走过大池塘边。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

佛弟子可以出于礼节而合掌礼拜外道吗

问: 遇到道教的塑像、儒家的大德、道教的先辈时,如果...

前世一念之迷与净土失之交臂

生苦我们都忘记了。虽然我们在娘胎里那个苦啊,我们每...

提不起就放下

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

福慧双修的重要

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

弘一大师开示律学要略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

星云大师《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我十二岁出家之后,就进入佛学院念书。我的同学都是高...

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

星云大师《皈依三宝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是我欢喜的日子,我不再徘徊于...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