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

净界法师  2019/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

“法”可以让你成就一种资粮力,但是这个资粮力到底是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以下,蕅益大师提出了五种发心,产生五种不同的结果:

一、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

有些人他学戒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弘护正法、续佛慧命,是想要作一个律师;他学经的目的,也不是依经典来调整自己,是想要作一个法师,追求假名,或者是追求利养。这种情况为什么是“三途种子”呢?因为你因地发心有问题,所以当可乐的果报出现时,一定会让你产生放逸;也就是,你在修这个善业的时候就已经夹杂毒药了。

所以,他这个“三恶道”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是在第三世出现的,印光大师说的“三世怨”。一旦夹带“名利心”去修学善法,你的三恶道果报会在第三世出现,“第一生”以有漏心修学善法,“第二生”成就安乐的杂染果报,然后产生放逸,带动你的烦恼和罪业,“第三生”就直接堕到三恶道去,这便是三途种子。

二、但执着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种子”

这个“执着取相”,当然比追求名利心稍微好一点,这种人比较清高。是什么人呢?大部分是学佛以后,他也不太看经典,全心在行门上拜佛、持咒。一个人老是在行门上用功,而不能够“依教起观”,观照自己内心的我执、法执相貌,不懂得去调伏自己的心性,只是在行门上用功,很容易“心外求法”,然后就招感“人天魔外”这种因缘。

这两种发心,以佛法来说,都是邪恶的发心——追求神通、追求感应、追求名闻利养,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讲严格一点,像这样的人,越是用功越糟糕,因为你方向错了,应该往北开,你往南开,有时会越走离目的地越远。

三、但一味出离生死,便是“二乘种子”

“出离生死”不是不好,问题在“一味”。就是说:你对众生没有悲悯心,完全只考虑自身的解脱,这样顶多变成二乘的果报,因为胸量狭小。

但是这个地方已经是“正”,所以在发心的时候,要分别“邪、正”,然后“大、小”,最后是“圆满、不圆满”,有这六个差别行相。这地方,是一种正确而狭隘的发心,在佛法当中,佛陀承认这种功德,所以我们讲“三乘”。其实小乘的功德,佛法是承认的,不像前面两个是应该要排除的。

四、但具真实自觉觉他心,便是“菩萨种子”

菩萨的发心,是“上求佛道”,希望自己往圣道迈进;但是又能够随缘尽分地“度化众生”,这种菩萨的功德,叫作“大”,但毕竟不圆满。

而什么叫“圆满的发心”?

五、但从自觉圣趣,光明发辉,彻其源底,共回向净土,普与众生,同登极乐,便是“无上菩提种子”

前面的大乘的发心,在受戒的时候,当初是怎么得戒体?就是“缘境发心”嘛!缘十法界的有情、无情,发起增上心: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上求佛道。断恶、修善,是成就自利的功德。

第二、誓度一切众生,这是下化众生。当你有这样的发心时,应该说已经成就大乘的种子,但是不一定圆满。

要圆满的话,除了“大悲愿力”以外,还要多一个“般若波罗蜜”的观照。什么叫“般若波罗蜜的观照”呢?就是“自觉圣趣”,这是一种智慧,就是你能够“回光返照”!

经上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五阴身心刹那、刹那生灭,“五阴”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一念的清净心而来的,所以我们“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心带回家”之后,看到本来无一物的清净本性。

那么,诸佛的功德庄严又是从什么地方来?也是从清净本性来的。所以,当每一个众生都“摄用归体”的时候,看到一切法“如”的本性现前,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不二”的本体。然后,从这个清净的本性产生大悲心——“光明发辉”——“从空出假,依体起用”——生起同体大悲心。

所以,你这个发心必须要“彻其源底”,看到生命的本来面目,而产生菩提心;依此菩提心,回向净土,使令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这才叫作“圆满的发心”。

前面的大乘发心,多少是有点“心外求法”;心外有众生可度、心外有佛道可成。最后是完全——“法法消归自性”,把人生当作是一种历练;生命的目的,只是在开显自性的功德,这叫“称性起修”。他的立足点是向内、回归自性。

《修道宗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

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十种信心

依着彻悟大师的开示,看看我们是否具备了以下这十种信...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发心的人是上等命,随缘的人是中等命

发心是人的信心、决心;随缘就是可有可无,可以做可以...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

地藏如意宝,能满众生一切愿

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法界的如意宝、...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佛教词典】五百异部

(流派)小乘之异计有五百部。...

【佛教词典】涅槃界

界,含有如下数义:(一)含藏之义;涅槃能藏无为之万德...

宗门下言心意识,就是心知起念、分别一切

根、尘、识俱遣,心、意、识全忘;十方坐断,不通圣、...

随缘随份尽力放生,成就净土资粮

古往今来,有众多高僧大德致力于放生事业,昔智者大师...

圣严法师《慈悲的智慧》

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

巧媳妇的故事

从前,舍卫国的波斯匿王有一个大臣,名叫梨耆弥,拥有...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彻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师三十岁。这年新春正月同...

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

净慧长老的晚年感言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一岁半被卖入尼...

以关怀代替处罚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

屠夫的顿悟

10年前,张顺是个专职屠夫专门为附近的人宰杀大小牲畜...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有人来要皈依三宝,特别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