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本源法师  2019/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烦恼浊,天台宗称之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为体。“五”即五种烦恼,“钝”是相对见浊的五利使而讲,这五种烦恼受到生生世世的熏习,形成了坚固的习气,需要下一番功夫方能去除。它来的慢,去除亦慢,故称为“钝”。由于此五种烦恼能驱使众生迷惑造业,轮回六道受苦,故称为“使”。

这五种烦恼加上不正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称之为“六大根本烦恼”。

六大根本烦恼又会生起二十种“随烦恼”,即随着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又称枝末烦恼或随惑。

“随烦恼”包括: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骄、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想要断除烦恼,首先要断除根本烦恼,根本烦恼一旦断除,随烦恼就自然断除。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它好比栓羊的一根桩,众生好比羊,桩跟羊之间用绳子系牢,羊围着桩打转,其最大的活动范围不出这根绳子的长度,羊越转,活动的空间越小。众生亦复如是,烦恼越小,活动空间越大;烦恼越大,活动空间越小。唯有将烦恼桩连根拔除,才会拥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贪

《三时系念》云:诸苦皆由贪欲起。贪欲即对财色名食睡过度的追求,或不义的窃取,为满足一己之欲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或对自己的财法吝惜,不肯惠施予人。贪欲的过患正如经中所云:“死堕饿鬼道,受饥饿报”。

二、嗔,即嗔恚

对种种不如意的境界无法忍受,而生忿恨或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遇到饥渴寒热,无涵养心而生嗔恨。《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的果报是将来死堕地狱,受身相丑陋之报。

三、痴,即愚痴

把六大根本烦恼浓缩起来就是贪嗔痴,因愚痴而生贪求,求之不得而生嗔恨,因此,无明、愚痴是众生轮回的根本。愚痴迷昧会让我们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起诸邪见、谤无因果、起惑造业、感召苦果。愚痴的果报是死堕畜生,任人宰割。

四、慢,即傲慢

慢有九种,慢、过慢、卑慢是最常见的三种傲慢心态。明知他人不如自己,内心还表现出轻视他人的态度,称为“慢”;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称为“过慢”;他人强过自己,虽知自己比不上他人,但内心还是产生傲慢的想法,称为“卑慢”。由于种种傲慢,导致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轻视他人、与人无法和睦相处。傲慢的果报是卑使下贱报。

五、疑,即疑惑

对于一切善恶因果,佛教真理,不能生起信心,狐疑不信,杜塞善门,滋生种种邪见,造种种是非恶业。

以上贪、嗔、痴、慢、疑五种烦恼是轮回的根源。烦恼,“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让众生不得自在,故名烦恼。宝志禅师说: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八大人觉经》: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可见,学佛之人想要成就,一定要在烦恼上下工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

多念无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经常念这句话。希望...

【佛学漫画】西天极乐世界

轮回苦海茫茫,能够获得人身已然是个奇迹,就像梦中的...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

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学习动物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位叫莫莉的著名科学家,劝告人们...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佛教词典】五种爱非爱业果异熟自体

【五种爱非爱业果异熟自体】 p0289 此卽五趣也。瑜伽十...

【佛教词典】四欲

指欲界众生之四种爱欲。据法苑珠林卷二载,即:(一)欲...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

处事的四种智慧

事无难易,关键是人能干与否。一个能干的人,再难的事...

天天求药师佛,为何身体还是没有起效

问: 师父,我的身体不好,有人劝我去拜药师佛,说这...

「败将」言勇

上天偶尔也会眷顾需要机会的人。 吊桥上立了一个牌子...

何故极乐在西方

问:何故极乐在西方? 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

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问: 师父慈悲,弟子不知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

吝啬鬼伊利沙

有一个人名叫伊利沙,富有万贯家财。但他生性吝啬,从...

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孔夫子,他有一天带着他的弟子游行在陈蔡之间,陈国跟...

圣严法师:爱情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恐怖?

问: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会带着刀子去谈判,想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