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净界法师  2019/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云何应住,第二个就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知道整个生命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首先你要想到你要安住在一个什么样的根本。从本经上来说,我们一定要找到我们的现前一念心性。

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基本上它的特质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它不能有任何的相状,因为那个相状是变化的。我们心中只要有相状,这个相状一变化,你的心就跟着变化了。

所以,在修学的时候,你的依止处这一念心不能有任何相状,你一定要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真实的心性,才能够安住下来。无相的心性找到以后,它有两个基本的功能德用:第一个,它是有不变性;第二个,它是有随缘性。

心性找到以后,第二个就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安住在一念心性,但是我们有很多的烦恼习气会不断地干扰我们,所以我们要随时地调整。调整,在本经当中就是用空假中三观来加以调整。空观是破除我们对相状的执取,发明我们心中这个不变的理性。

所以,我们心中开始执取的时候,我们先守住不变,以空观安住不变。

然后,以假观来成就随缘的妙用。当我们把心中的虚妄相扫掉以后,我们根据佛法的施设,又安立了很多很多的假名假相。

比方说,我们安立了布施的假相,来成就我们的福报;我们安立了持戒的假相,来成就我们的尊贵身;我们安立忍辱的假相,来成就我们未来的庄严;乃至于我们安立了忆佛念佛的假相,来成就往生净土、成就不退。

所以,空观是在破除我们心中的执取,而假观是在建立种种的庄严的假相,中观等于是把空假二观作一个平衡。所以说,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首先依现前一念心性而住,以空假中三观来作调整。

曾经有人问我一个问题,说是《金刚经》也是在破相,《楞严经》也是在讲破相,那么这两种有什么差别呢?

《金刚经》以空性的智慧破相以后,它显出来的是一种空性;《楞严经》用空观把相状破坏以后,显出来的是现前一念心性。这个地方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这样讲,“破妄”这两方面是一致的,但是“显真”有所不同。

《楞严经》认为:空性的智慧不能当安住,空观只是破除我们执着的一种方便;安住的是一念心性,它才能够安住。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清楚,《楞严经》它是破妄又能够显真,这样子才是比较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

不随妄转,心常觉照,安住真如

修《楞严经》的人就是,我不随你阿赖耶识而转,我安住...

宏海法师:楞严法会开示

各位道友,特别是今天我们格外的因缘,正法眼藏,楞严...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秋吃三种果最润燥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同样秋天又...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在家菩萨的不偷盗与不妄语戒

第四有盗心,即内心作种种筹量,意图非理侵损他人财物...

拜佛和拜舍利有没有差别

问: 师父刚刚讲到这个舍利,我就想到几个月以前,这个...

【佛教词典】住学胜利

【住学胜利】 p0661   分析此文,如瑜伽八十二卷七页...

【佛教词典】千福寺

位于陕西长安安定坊之古寺。唐高宗咸亨四年(673),章...

【推荐】有一盏灯是特意为他们点亮的

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了。不久,一条毒...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推荐】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世间一切苦恼,都由爱欲而起。世间凡夫无法断除爱欲之...

妄想的作用可怕在哪里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

佛法让烦躁心变平静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

当鸣不鸣

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

以「空」为乐的生活

人生活着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来源有很多种...

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在外国...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

净界法师:精进的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