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有四种事不可能获得

2020/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有四种事不可能获得

佛告诉诸比丘说:世间有四种事不可能获得。哪四种呢?

第一是年幼时面容姣好,光鲜美貌,头发乌黑、牙齿洁白,皮肤光泽,气力充沛、坚毅刚强,举手投足间自信洒脱,乘车、骑马时众人无不赞叹爱敬,将来有一天忽而年老,头发变白、牙齿脱落,面容起皱、皮肤松弛,身体需要拐杖来支撑,气息短促呻吟不断,想要青春永驻而不变老,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二是身体强壮而健康,骨骼实盛、骨髓密实,走路步伐稳健轻松,无人能比,饮食顺畅、自如,头部及整个五官全部健康、得当,无有不适,这种健康也是无人能及。

拉开弓箭、架上箭矢或者手里拿着其他兵器,在自己或他人遇到危险时,即使在并不清楚是非曲直的情况下,也会依仗自己强壮的身体而对别人破口大骂,并认为这是豪杰之举,认为自己的身体永远不会衰败损耗。

疾病突然到来之时,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身体的苦痛就像挨板子一样,耳朵无法听美妙声音,鼻子无法闻香味,嘴巴无法品美味饮食,眼睛无法看美好事物,皮肤无法感受细滑,坐起来需要别人帮扶,大小便、口水失禁,身体卧在恶露之上,种种病苦难以形容。

想要免于疾病、身体安乐无有疾病,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三是希望能够长寿、永远活在世间。有时有人暴病身亡,寿命很短,一个人活在世间忧愁的事情总是很多,比起很多的忧愁,寿命实在是很短、很少,因为不能觉察到无常,所以才会沉迷于色、声、香、味、触等五乐之中,放逸之心肆意行杀害、偷盗、邪淫、离间他人、说粗鄙语言、打妄语、花言巧语、贪心嫉妒、无有正见。

不孝顺父母,不恭敬师友、轻而易举的改变自己尊长。处处与道相逆,却希望自己永远富强、尊贵,讽刺、诽谤圣人和正道,持无人能及的邪见,仰天长嘘、推算自己的命运,羡慕世间的荣华富贵,不通达天地之道、表里之由,不能明了一切世间皆为四大合和而成,如幻化一般并非真实。

不知道古往今来世事兴盛的原因,不愿接受世间所倡导的正道,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认为天地之事都存于我心也由我掌控。

无常来时,就像风吹散云一样,希望长生不死却难敌无常,忽然命终,对色身的拥有无法自在遂愿,想要长寿无极,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四是父母颐养天年、兄弟孝悌有序,家眷守礼知节,亲族互助共进,朋友深情厚谊,知音志同道合,夫妻琴瑟和鸣,家产富足,享高官厚禄,外出骑马乘车游乐观赏时,妻妾子孙随心所欲快活玩乐,使幼奴和仆人快步随行,自己则骑马环视人群顾影自怜,对人轻蔑无理,抱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感。

随意怒骂家奴是禽兽是畜生,出入自在随心所欲、不顾礼节、没有法度,也不去观察前后的环境是否合礼,认为他的眷属和仆从等都能够轻易得到。

无常来时,就像热水消融冰雪一般,内心则焦虑惧怕,请求别人帮助度过患难,怎么可能如愿呢?呼吸停止生命终结,灵魂独去,父母、兄弟、妻妾、子女、亲戚、朋友、知音、恩爱全部独留世间,高官厚爵、家产仆从也全部如星星般,分散流落各奔前程,欲求不死,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佛说四不可得经》

 

本经开篇讲述了证得五种神通的四兄弟为避免寿终,各施神通欲逃避死亡,结果都未遂愿的故事。佛陀由此开示世间有四种事不可得:1、青春永驻,不会衰老;2、身体安乐,无有疾病;3、长寿无极,永活世间;4、亲属朋友,永远跟随。佛陀为令众生免于四种苦难,永出轮回,故示现世间教化群萌。

人人都知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却未必有勇气直面死亡,如理思维。大多数人总觉死亡离我甚远,无需挂碍,吃喝玩乐才是人生大事,以此逃避现实、蒙蔽自心,岂不知人命无常,死时不分男女老幼。

小编曾随师父探望一位白血病患者,由于坐错电梯,我们只好穿过其他病区,爬楼梯,当来到癌症患者的病房时,顿觉灯光昏暗,阴气沉沉,与外面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形成极大反差。

患者是一位不满20岁的花季少女,由于还未筹集到所需的医疗费,满面的愁容。探病后,师父说,这个真的是福报问题,一个与她患同样病、年龄相仿的人,没多少天就筹够了治疗费。后来听说,这个女孩最终还是没能筹齐手术费,离开了人世。

近来科学家们纷份预言十年之后,人类就可以通过基因改造获得永生。就算这个预言真能实现,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宇宙中的,地球、宇宙毁灭时人类还能独存吗?

唐代修仙的吕洞宾在黄龙禅师面前自许“囊中有不死药”,被黄龙禅师当头棒喝:“饶君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世间最长寿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八万大劫后都逃不过死亡下堕的下场,何况其他的呢?

人们总是在自己制造的幻想中生活,对于本来无常、苦、无我、不净的现实视而不见,恒执为常、乐、我、净,人们在四颠倒的自我欺骗中上演生死轮回的无尽悲剧。

印光大师说:“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依怙!”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还要在本经揭示的“四不可得”中,永无休止去水中捞月吗?死无常是人人躲不过去的,但“死”之一字,又是世人无不忌讳最不敢面对的。

一幅大大的“死”字却挂在印光大师的关房中,下面的题字是“学道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直面死的真相,就是道与俗的分野。唯有痛念死无常,才能死尽偷心,放下娑婆活计,欣求极乐光寿。“死”字乃入道之初门,对念佛人来说,“死”字最亲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再恩爱的夫妻对死亡也无能为力

即使有再恩爱的夫妻,再美满的家眷,再要好的朋友,对...

腊月三十日到来如何抵对

古代有大德把修行功夫能不能过硬,在关键时刻能否发挥...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

死无定期,分三: (一) 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

劝持五戒诗

戒杀生 同是娑婆沦落人,历劫互结恩怨缘。 亦曾多生为...

你敢信我就来--普陀山梵音洞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了普陀山比较特...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简单地讲过贪、嗔、痴的嗔;嗔的害处是何其的多...

【佛教词典】六舟

(譬喻)以舟譬六波罗蜜。因波罗蜜译言到彼岸也。三教...

【佛教词典】禅堂

(术语)修禅之处。及禅家之僧堂起,僧堂亦名禅堂。以...

是贪欲葬送了它

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鼬鼠,很有灵性,整天忙忙碌碌,不...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第一篇 空 壹前言 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

宽恕别人给你带来的12种好处

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

信乐涅槃得解脱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恭敬三宝要从恭敬僧宝开始

我们现在是不是做到了恭敬三宝呢?在这里面想一想,我...

有时候求佛菩萨为什么不灵

我们有时候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菩...

若不戒口吃素,这些地狱果报可能有的受

大家诵《地藏经》,讲到光目女的母亲曾在地狱受极大苦...

不要把歉疚理想带到棺材去

每一个人在世间经历数十年的寒暑岁月会有病老死亡的一...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