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些能够悟透,对净土才有决定的信心

宏海法师  2020/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些能够悟透,对净土才有决定的信心

今天我们的版块呢,要讲到修持门,《莫道老来方修道》,终于迈入正题了。

讲到修持,我们要从十个方面来谈,想把心入道到净土,第一个要从净悟门开始修起。就是我们心地上对于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我们可以往生,四十八愿的功德,等等这些,要生起悟性和参究的一些灵光,心中的光明,这样才能够引发我们决定的信心。

那么你比如说这个净悟门,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全凭有这个悟性,才能让我们对这个法生起这样的好乐。

那么第一个,要悟到了知什么呢,虽然我们身处秽土,实际上它本来是净的;虽然它本来是净的,我们现在依然因为身在秽土,要努力、精进、发愿,往生净土。到了净土以后,自然才知道净秽皆净。

如果你不依着这个往生法,虽然当体秽土恒净,但是我们眼中秽也是秽、净也是秽。你要悟到这个心地上它这样的一个进退前后之间,这叫做净悟门的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要悟到,听闻到佛国净土不可思议这样无上的大法,你的心不会生怯弱退却之心,不怯弱。虽然这个法如此的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就着我本身存在也是不可思议,我所有的因缘也是不可思议,我每天的起心动念皆是不可思议,所以佛国净土的存在同样不可思议。但是,我一定能够往生西方,不可思议中就是这样,本来如此。要悟。

第三个,要悟到虽然毕竟空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不可得。但是,因果相续不坏。这样能让我们心向善道,止一切恶、修一切善。要悟。

再一个要悟到说,虽然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有来,我们在这儿好像也没有去,但是在这个不来不去中,他不来而来,我们不去而去。就像镜子里面的风景,十重风景一样,最远的风景好像还在镜子里没有动,最近的风景也依然在镜子里没有动。但是从最近到最远,隔了十几重的山水田园风光。这个也要悟。

再一个,要悟到佛身是周遍法界,遍满虚空的。那么我们自身其实也是周遍法界,遍满虚空的。连无间地狱里边,都有一个一人亦满,多人亦满的功德,何况清净西方国土,人人往生,多多益善,互作增上,事事无碍。也是这个常态而已了。

再一个,我们要悟,虽然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无量修行,但是它只不过也在我们的一念弹指一挥间,你的心里不要生惊怖,觉得不可能。我们往生西方十万亿国土之遥,也不用费时费周折,也是在弹指一挥间,决定得生。要悟。

所有的这些能够悟透了,那么你对于净土的信心才能够铁定,才能够补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回归

我们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身见,对身体非常贪恋,把不净...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能够称为祖师的,无论是宗门、教下还是净土宗,一定要...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一、楚王后裔 弃官归隐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

了幻法师《超越情爱好修行》

自笔者的《佛法与婚姻》一书2005年流通以来,收到不少...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

是爱,还是交易?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

【佛教词典】六和敬

(名数)僧以和合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

【佛教词典】禅观

(术语)坐禅而观念真理也。善无畏传曰:总持禅观,妙...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

活佛算命

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印光大师:学医发隐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

人生的愿望和最快乐的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

观无常证圣果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成就圣道,有许多修行之士聚集而来...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爱上自己的影子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

两个钱的启示

有对贫穷夫妻,住屋简陋破旧,家无隔夜粮,每日必须辛...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不杀生,不教他杀,不见杀随喜

五戒的第一条不杀生,对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太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