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净界法师  2020/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念佛法门,我们讲本尊相应,它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令你这一念心,跟佛菩萨的那一念大悲心能够接触,就是感应道交。这当中基本上有三种的方法:第一个,观想佛菩萨的相状,观想、或者观像、或者持名,你忆念它的名号。就是说你去观想、观像、持名,都能够跟佛菩萨的大悲心相接触。

但是这三个「法门」当中,我们如果要加以简别的话,就是它要能够「至简易」,下手最简易,它的成就最「稳当」,万修万人去,成功率最高,那就是「信愿专持名号」。执持名号,它有简易跟稳当的二种功德。

简易跟稳当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二方面来说,第一个从平时的修学方面来说。在丛林古时候有一个叫冬瓜和尚,冬瓜和尚他欢喜吃冬瓜,所以人家称他叫冬瓜和尚。这个冬瓜和尚他的工作是采购,古时候的丛林,「天下名山僧占多」,这高山上,从山上走下来四个小时,上去四个小时,来回八个小时,他哪有时间去念佛堂用功呢?他整天都在外面跑来跑去。

但是他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有一天,隔壁来了一个参学客的比丘,他就去找他说:我一天到晚在外面跑来跑去,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一个方法能够修持。这个客比丘说:你好好的专心念阿弥陀佛。这个人也是老实、厚道,他一听就相信了。他就在这个工作当中跑来跑去,心中就好好的念阿弥陀佛,「信愿专持名号」。

有这么一天,大家早课做完要下殿,冬瓜和尚就站出来说:大众师慈悲,我今天要往生净土,请大家先不要下殿,送我一程(呵──)。大众师心想:你平常念佛堂也没看到你来参加,你现在说你要往生净土?大家半信半疑。大家想:好嘛,看看嘛。

那冬瓜和尚就在中间坐着,大家为他念佛。念一段时间以后,冬瓜和尚就讲了一个偈颂:「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知,别有一天堂。」讲完以后,就安然坐化。

这当中就把他一生的修因,因地的修行跟他果地的功德表达出来。看他的因地是怎么修的?他的因地是「终日走街坊」,我这个人工作随缘尽分,我的工作范围是一天到晚在外面跑,在街坊、在菜市场当中跑过来跑过去,不像你们有这个福报在念佛堂、禅堂用功。

当然这是我身体的状态,我的身体在这个街坊当中跑过来跑过去,终日走街坊。但是我内心是什么境界呢?「心中念佛忙」,内心当中念念的忆念弥陀的名号。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

我们看《释禅波罗蜜》,任何止观的修学,一定要闲居静处、息诸缘务,把所有尘劳的事情都要放下,没有说什么终日走街坊的。因为净土法门它的所观境最简易,因为你这个佛号一现前,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经过这三个次第,这个佛号从你信愿的心里生起,从嘴巴的震动产生一个声相,再把它听回去。诶!这件事就相应了,就跟你的本尊相应了。

所以说他最后成就了,「世人皆不知,别有一天堂。」你看我一天到晚在外面跑来跑去,我内心的境界、我心中的佛号是什么境界,「世人皆不知,别有一天堂」。所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个净土法门的方便。你在佛堂用功当然是好,但是你在动中也可以跟弥陀相应,那这是约着平时的用功来说。

第二个约临命终,这个临命终就是我们一生最关键的时候,古人说:「腊月三十算总帐」。印祖说:我们一个人,平常什么事情都能够作假:你没有修行,也能够装出有修行的样子;你造了很多罪业,也能够现出慈悲善良的样子。平时是可以作假,但是临命终的时你作不了假的。

临命终你现出什么相貌,善业起现行、恶业起现行,你作不了主,你没有办法作假,那你这个叫算总帐了。那这个算总帐就会影响到我们下一辈子的投胎,善业起现行,或者恶业起现行。

这当中有二个因素会决定我们来生的果报:第一个随业往生,我们会随顺过去的善恶业去投胎,如果善业起现行就到人天法界去,恶业起现行就到三恶道法界去,随业往生;第二个随念往生,就是临命终的时候,你能够栽培一个强大的心念,去改变你的业力,在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之前。

比如说你忆念你一生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善法,那以这个强大的善念,能使令这个善业先得果报,随念往生。或者你在这个净土法门当中,你这时候专心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时候会有这样明确而坚定的心念,这个时候也是随念带业往生。

但是这个随念的标准,这个念力一定要能够强过你的业力,这个念力一定是非常明确、非常坚定的念力。

那在临命终的时候,在这样一种散乱心的状态,我们要栽培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念力,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最简易、最稳当,因为它的所观境最简单。你在临命终的时候,色身的败坏、内心的散乱,你要去观想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可就不容易了,不像平常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在念佛堂当中那么容易。

所以站在临命终的时候,这个至简易、至稳当就非常重要。不管是平时、不管是临终,我们讲这个下手最简易、成功最稳当的,就是信愿专持名号,把这个念佛当中加以简别。

《阿弥陀经要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

净宗大德彭际清居士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

不能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推荐】陈义孝居士:往生极乐的三要三不要

由于悚于生死之剧苦、轮回之路险、三界之无安,所以,...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问: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

初发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这是什么道理...

只念一句观音圣号,菩萨就可以感应到

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只要念一句观世音菩萨,观世音...

【佛教词典】对法

1、梵语阿毗达磨,华译为对法。对是对观、对向之义,法...

【佛教词典】作家

原意指善作诗文者。禅者亦以诗文举扬禅旨,为师者若体...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

【推荐】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争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来,而且要把功德给别人,千万不要去争...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

圣严法师: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华严经》里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

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