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净界法师  2020/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

正当佛陀允许舍利弗要回答,就是从一种事修的因缘修证回归到理观的所谓的一心真如、要开显真实义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状况。

在座的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众,里面“有怀增上慢”……这个地方怀增上慢的出家众,蕅益大师说,因为他们多修道,所以得禅定,就是说这种比丘、比丘尼都是有禅定的。

禅定当中,因为他本身没有学习教理,就“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把初禅当初果,乃至于四禅为四果。这种错认消息的情况,如果他没有对外宣说,只是心里面有这样想法,叫增上慢;如果他把它讲出来,那就是大妄语戒了。

看这里的意思,这个增上慢就是他没有对外宣说,但是他的确有这个想法。他高慢的原因就是错认消息。这第一个,出家众以禅定而为圣道。

第二个,这个五千里面也有居士。男众居士的我慢是多福德故,所以高慢。这些男居士有多福德。女众优婆夷是为什么呢?是不信,智慧浅故,过去生缺乏真如三昧的善根。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他们犯了一种共同的过失,“不自见其过”。他没有一种自我反省的功能,因此对于戒(这个戒包括身口二业的律仪以及意业的定共、道共戒)都有缺漏,他不能够反省。

为什么不能反省呢?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智慧善根浅薄;第二个就是高慢。也因此他就护惜心中的瑕疵。这个瑕疵就是,在白玉里面的叫瑕,白玉之外的叫疵。这种小智慧小善根人是大众的糟糠。这个糟就是古代用米跟麦酿酒的时候,下面那个渣,那个沉淀物叫糟;糠就是白米的谷皮,叫做糠。总之他们都是只会从事相上修学,对于理观的真如三昧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佛威德故去”。

其实,佛陀只是保持默然。但是你要知道,佛陀那种默然的力量也不可思议,佛陀不说话就是一种威德。佛陀在舍利弗三请的时候,三次保持默然,就逼迫这些缺乏善根福德的人,“不堪受是法”,就离开了。

因此,他们离开以后,“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就是与会大众没有这些小根机、小胸量的,这些人都能够接受真实无漏的妙法。

也就是说,佛陀将演妙法,只有两种情况:你要么留下,要么离开。当然,这个地方离开也可以理解,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佛陀过去也如实地宣说因果的修证,现在突然间要把它改造成一种真如的开显。这从因缘果报的修证变成自性功德的开显,一个是有所得的向外攀缘,一个是无所得的向内观照,当然有些人会受不了。这个可以理解,尤其是有高慢心、执着心又重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信愿行三者要互渗具足,才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说信...

谦下低头智内蕴,我慢高山人不敬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说文解字》中有讲:秋,...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衣里宝珠的譬喻

衣里宝珠的譬喻...

闻到净土法门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间人对净土法门常常会小看,认为是浅近之法。怎么概...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净土宗很难的就是信心,信心一定要具足。真信一定要用...

这些能够悟透,对净土才有决定的信心

今天我们的版块呢,要讲到修持门,《莫道老来方修道》...

持诵《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

学《法华经》继承了什么家业

诸位,你说我学《法华经》,我继承什么家业? 你继承两...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来得猛

因果报应,是宇宙间永远不会改变的永恒真理。不管人们...

关于念佛助念法器的开示

第一个环节,叩磬人员的岗位责任和注意事项,引磬是佛...

浅谈戒色的好处

为何要戒色?也许初来乍到的人,对此还有些疑惑,也许...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

【佛教词典】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

全一卷。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一字...

【佛教词典】息慈

梵语沙弥,华译息慈,即止息世情以实行慈济。...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极乐世界去吗

问: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大安法...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

诵普贤行愿就能不堕地狱,那因果怎么体现呢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内容,恶劣的天气、越来...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认识食品科技!难怪肠癌那么多

现在的硝,今噎变成了另一种味精,不少餐厅到处都在用...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著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南怀瑾的「子午觉」

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为保持正常体力,成年人平均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