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2020/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王氏去世之时,一个人落寞地在房间里弹钢琴,轻轻吟唱自己所作的歌——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

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这首歌通过许多生活的细节,写出了他对父母的思念,也写出游子茕茕无依的漂泊感。而在父母的心中,即使孩子到了垂暮之年,他们也只是自己的孩子而已。

在世俗的的观念中,许多人误以为出家人是断除一切情感的,却不知“多情乃佛心”,自古佛门多孝子。

唐代的慧斌法师,敬爱年近百岁的父亲,念及父亲在朝为官,无以为报,就在汶水之南,都城通衢大道的路口,凿了一口义井,供养四方过往的行人使用,以此功德来报答父母。

而义井竣工之时,他刻碑为记,人们读到铭文之中“殷忧暮景,见子无期,百年几日,对此常悲”(心中十分担忧父亲垂垂老矣,怕是见子无期;百年几日,只得对此徒增悲伤),心中都感慨不已。

人们常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实为莫大的误会。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这叫作“无后”。可见出家并非我们世间所说的“无后”,相反,更多的出家人尽到了为人子女的责任。

可是,世间哪有舍得孩儿出家的母亲呢?正如洞山良价禅师的母亲所言:“来书坚欲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舍子之心。一自汝住地方,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

洞山禅师遂作《辞北堂书》,劝导母亲“相牵沉落,永入轮回,欲报无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载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恩四有,无不报矣。”

如果耽湎片刻的团聚,则轮回升沉,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不如出家修行,度脱生死烦恼,还能与父母在未来之时,佛会相逢。而现在的暂时离别,不是无情抛弃,而是因为修行大事,时不待人!

这番话打动了善良的母亲,母亲在回信中告诉他:“但如目连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愿我儿能够像目犍连尊者救母一样,能够度化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否则,则辜负母亲,阴德有亏!母亲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出家,将孩子布施给无量无边的众生,诚为伟大之举!

这不禁让人想起日本的一休和尚,他的母亲在临终前给他写了一封信:“我即将度完此生,复归寂灭。我希望你好好用功,明悟佛法。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我是进了地狱,还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是个大丈夫,就应该去普度众生。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却无一字可说,何以如此?你应知道。假如你不知道却想知道的话,那就避免去做无益的妄想。”

《禅林象器笺》记载,黄檗希运禅师出家以后就精进修学,很少回家,得道之后,有一次回到福建老家看望母亲,却见母亲出来,问道:“您从那里来?”

“江西!”

母亲带着哀婉的语气说:“我家亦有一子,在江西,多年不归。”

原来自己乡音已改,面容也苍老了,可惜母亲年暮,记忆衰弱,并没有认出孩儿,黄檗禅师便请求借宿一晚,母亲亲自为他洗脚,以作供养,可是黄檗禅师足心有一颗大痣,母亲还是没有想起自己的孩儿。

黄檗借宿一晚便离去,走了三里,见到邻人,感慨道:“吾母不识山僧,但母子一见,足矣!”后来邻人怜悯母亲,告诉了她,那位僧人就是您的儿子啊!母亲又惊又喜,连忙追出去,可是黄檗已经走远,她越跑越急,赶到福清渡,竟跌入了河里而命终。

黄檗在船上看到这一幕,悲从中来,秉炬为母说法火化。法语云:“一子出家,九族登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言。”此时,乡人都看见火焰之中,他的母亲转为男子身,乘大光明,上生夜摩天宫。后来福清渡就改名为大义渡。

故知僧家看似决绝,却最是深情!

也有人说,出家是忤逆父母,是为不孝,可是儒家的《孝经》亦有云:“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曾子问孔夫子,是不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呢?子曰:这是什么话呢!不义之事,子不可以不争,如果一味顺从,又怎么能是孝顺呢?不因循父母因为烦恼驱使的言行,进而帮助父母认识烦恼,断除烦恼,真正让父母得到今生后世的利益与安乐,则是正信弟子的责任。

莲池大师《七笔勾》有云:“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之恩,无以为报,真正的孝子贤孙,又怎么会满足于世俗功业,五色金章,光耀门楣,何不深究真空,帮助父母得离尘垢,究竟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出家人...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再接下来第三科是有缘暂宿等法。有因缘,像我们来到寺...

现在许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讲法出光盘,这...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

入寺方知三宝恩

作为三宝弟子,学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但从形式上...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我们信仰的是三宝,不是信仰哪个人

如果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退转,这是不变的信仰。...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

莲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这实...

素食准妈妈的饮食建议

素食主义的准妈妈增多,但为了满足孕期所需,光靠素食...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

【佛教词典】体信

体者,通之意。即通于他心而能深信。法华经信解品(大...

【佛教词典】俗戒

(术语)对于无漏之道具戒而名有漏之诸戒为俗戒。法苑...

科学研究:善念能延长人的寿命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

星云大师《佛诞节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在此地虔诚恭敬地礼拜,因为您...

【推荐】恶要原谅,善要引导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

星云大师《为贫苦大众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祈求您垂听弟子祈愿的心声: 世界上...

大安法师:断气之后助念还有用吗

问: 有人说,往生只是在人断气前,若断气后顶多生人...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人生三论

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 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

千万不要向阿弥陀佛请假

我们在人世间的成就不是有多大的产业,名下有几栋房子...

如何让心养成专注的习惯

问: 在企业工作结果是导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