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锡杖功用与功德

如瑞法师  2021/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含五十五愿,大分三段,即“游涉道路”十二愿、“所睹事境”十九愿、“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游涉道路”部分主要是讲,菩萨在乞食的路上,随所遇路况不同而发的愿。今天先来学习这部分的第一愿,总偈颂第四十七:

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这首偈的大意是: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准备去乞食,在拿起锡杖的时候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设布施大会(大施会),平等念及怨亲,广行布施,以此开显清净的真实之道,得见真如实相的妙理。

手执锡杖:“锡杖”是比丘在乞食或游行时随身携带之物。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执锡杖,并教导出家佛子,也执锡杖。为什么要执持锡杖呢?《锡杖经》中说:“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是故汝等咸持如法。”

根据经论记载,锡杖有多种功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供年老、病弱的比丘拄锡杖而行。

第二,驱赶毒蛇、恶虫等。佛令比丘在道行时摇动锡杖,警觉地上的虫蚁等及时回避。

第三,提示施主。比丘在乞食时,锡杖又有打招呼叫门的作用。比丘乞食不可直接打门,应摇动锡杖两三遍。如果屋内没人回应,应到下一家乞。通常,愿意布施的人听到锡杖的环声,自会开门供养饮食。

《华严经疏》中说:“锡者,轻也,明也。执此杖者,轻烦恼故,明佛法故。”可见,佛法里的每件法器都有表法的作用,都值得我们恭敬、护惜。

讲一则“锡解斗虎”的故事:北齐时期的僧稠禅师(480-560年),河北巨鹿县人,年仅二十八岁便考上了太学博士,不久之后就出家了。一次,他前往河南王屋山修习禅定,路上见到两只老虎,正在为争夺一只羊羔而厮杀搏斗,吼叫声震撼山谷。禅师见此,悲心顿时生起。于是,他举起锡杖向两虎之间投去,两只老虎就这样被锡杖分开了,乖乖地丢下羊羔,各自散去了。

可谓:锡杖功德有多多,见闻得度获解脱。善用其心慈悲行,一路菩提一路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少烦少恼道心强》

一般人的烦恼,都是从男女的爱情,父母、兄弟、姐妹的...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六念法

【记】 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

财神之王药师佛

一、前言 一般介绍药师法门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修持药...

师徒的相摄之法

【原文】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弟子事师有五事:一、...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这还用...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即使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也不避艰辛地插秧,为了...

能够远离财色,就超脱了世间种种苦果

经文: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

【佛教词典】琰魔

(天名)Yama-rāja,又作炎摩、焰摩、阎魔、琰摩、爓...

【佛教词典】爱根

(术语)爱欲之烦恼为根本,生他烦恼,谓之爱根。与善...

家人都不信佛,并反对自己学佛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对我学佛,很...

大安法师:念佛为何能对身心起作用

问: 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体上解释呢...

命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人生的大起大落,通常来说,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我们人...

晚餐与疾病的不解之缘

千万不要以为随便进食晚餐无关紧要,国内外专家研究发...

文殊菩萨善巧度化外道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

我们的业障消除了吗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

印光大师家教观之浅探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

五种不净观戒掉肉食

现在有些人觉得吃素很难。其实这有些方便的方法,要作...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别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为当我们受到打击或是...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