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容通法师  2020/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言恶慧所依者,谓散乱者发恶慧故。

散乱心可以生恶慧,就是心飘来飘去的到处流荡去了不该去的地方,错误的恶慧就出来了。什么是散乱?就像我们说的水应该是在水渠里走的,如果有了缺口水到处乱流,散乱就像是这个样子。本来你是在修定或者是在看书,应该是专心在这里,结果散乱一来,心就流荡出去了,不再有正定了。

“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在修定的时候散乱是最初步的,也是犯得最多的,不可能开始一坐就昏沉,最初还是会保持一定的清醒。但是散乱则不一样,几乎是百分之百都会有的。你不要说我在念佛,我很专注,实际上把时间细分开来,在微细的地方你还是会有许多妄念夹杂在其中,只是因为时间很短你观察不了这么仔细而已。

就像我们洗了很多遍手,觉得已经很干净,其实肉眼哪里能够觉察出来,再放到显微镜下面去看一看,无量的细菌就在里面。“能障正定”,开始是比较粗重的散乱心,有了散乱心根本生不起正定,反而助长恶慧。那么这个恶念生起来了怎么办呢?其实心中的恶念是具有普遍性的,每个人都会有一点,就是程度的强弱不一定。

有的人恶念来了会很快把它甩掉,有些人甩不掉,越是不想生这个念头越要生,反而更强烈,相互之间有一种对抗,它一起来你是心不由己的。有的居士在念佛拜佛的时候总是想着恭敬,但是每次总是要把三宝大骂一顿才能心里平静,然后再去念佛,这就是魔障、烦恼障,就是恶念逼迫的一种障。

这个恶念就是以前的种子,就是你过去经常谤佛、骂佛的原因,现在碰到佛的境界它马上跳了出来。那么如何对治呢?这就需要你加强善法,要让对三宝的恭敬心增长起来,呵斥恶法不让它增长,然后再去思维恶法的过患和危害,烦恼心生起来做了坏事,将来要堕入恶道受苦。每出来一次对治一次,让正念不断地积聚起来把恶念压倒,慢慢对治。

恶念是你无量劫以来积聚的无量的种子,你想一个方法把它扫除的干干净净是不可能的。我们平时要多做忏悔,忏悔恶业,平时要修善,同时也要断恶,你光修善不断恶,过去的恶都破不了,新的恶又生起来,你想修点善都修不成。

就像你的心是一座房子,你要让它窗明几净,就要把垃圾去除掉,不然这个东西不去掉,一个是好的东西装不进来,另一个是即使装进来了也被它染污掉,受它的影响。所以要先清理,边清理边装进来,清理多少就能装进来多少。电脑不是也要处理垃圾嘛,垃圾太多占据空间,好的东西就装不进去,被垃圾给障住了。修行也是这样的,经常要清理内心的垃圾,杀杀毒,不好的东西赶紧把它删除掉,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

另外,对于自己内心的恶念也要平平静静的,不要一见到恶念就像见到仇敌一样地痛恨,这样也不好,要平平静静地把它删除掉,对待它。如果你用的方法太强烈,好像是以恶治恶,但是旧的恶念治服了新的恶念就又出来了,而且这个恶和那个恶还有一些相似性的东西,这样反而不是特别好的方式。

散乱和掉举的区别是什么呢?同样是令心离开了要观的境界,但是也有区别。我们先看看掉举的定义是什么?“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散乱的定义是“令心于境流荡为性。”一个是不寂静,一个是流荡。掉举并没有散乱这么厉害,掉举是在这个境界上但是内心是波动的,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散乱就是根本不在这个境界上,跑到其他的境界上去,迷失的更厉害。

从《广论》里来说,掉举是从贪引发出来的,散乱是从其他的烦恼引发出来的。它是根据《阿毗达摩集论》解的。那么唯识《百法明门论》中的解释是“散乱令心易缘,掉举令心易解,是所别相。”比如说你修定的时候观阿弥陀佛,散乱心一来不是观阿弥陀佛而是观昨天看的电视去了,所缘的境界改变了,不在念佛的境界了。

掉举是令心易解,就是把它的形相改掉了,缘的境界没有动。就是说境界还在原来的境界上,本来是缘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和种种功德,但是掉举心一起来虽然还是缘这个阿弥陀佛但是改成缘阿弥陀佛身上的色彩多好看,或者身上的璎珞,就想到这些地方来了。就是由这个境界引发另外的一些想法,没有离开这个境界,但是又不是真正在这个境界上。相对来说散乱心更粗重,缘都缘不到,跑到其他境界上去了。

掉举起码没有跑到很远,但是心里的相错了,不是真正的相。掉举就是在一个缘上有多种解,你看到这个东西,在想这个东西,但是想到其他的地方去,一境多解,一字多译,缘一个境界但是有不同的理解。散乱就是一心多缘,一个心缘很多的境界,而不是一个境界,这就是两者分别的地方。

修定的开始粗重的散乱是比较多,范围比较广,到后面掉举就来了,一缘多解,实际上掉举更难克服,是更微细的一些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

抓住散念,时时念佛

要抓住散念,时时念佛。在工作或生活当中,行住坐卧,...

要能心安神宁地念佛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所求不能如愿还要继续祈求吗

问: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或时做善事或时读诵大乘经...

了然不生——了了分明,当下就是无生

子二、别明破阴 分五: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丑二、圆...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

【佛教词典】到彼岸

【到彼岸】 p082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六卷十三页云...

【佛教词典】延命法

梵语 jani-tam。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为基础之密教修法。...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时,得戒和尚若舜长老在教礼时...

智慧资粮比福德更重要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

【推荐】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

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间,才体...

昌臻法师《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

一句经文以令我等获福无穷

一天,明心居士送佛经来到一寺庙,与众结缘,时有一穷...

10种食物对排毒养颜最有效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排毒养颜的健康。专家指出,只有...

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仇人」

与一位作家朋友聊天,我问是什么促使他不停地写作?他...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

有缘就能悟道

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但来此...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