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净界法师  2016/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附表第三,止观体性。

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这三个法门,都是在散乱心的阶段,但是进入止跟观以后,你就是一种非常明了寂静的状态了,这个是在佛堂的一种静中的修学了。

首先我们看这个止。止有两个说明,先看简单的说明。

什么叫作“止”呢?“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奢摩他品。”奢摩他就是“止”。这段的开示有两个重点:第一个,讲因地;第二个,讲果地。

先看因地。因地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心一境性;第二个,以善缘心。

我们先看第一个,心一境性。这个止,它必须要让内心安住在一个单一的所缘境上。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是攀缘的,像猴子一样,抓一个树枝,然后又攀缘另外一个树枝,抓到一个放掉一个。在修止的过程当中,你要选择一个所缘境,比方说念佛,你要选择音声为所缘境,要强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第一念是佛号,第二念也是佛号,第三念也是佛号,你必须强迫你的心是单一地、相续地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这个就是修止的因地。

第二个,以善缘心。这种专注的状态必须跟无贪、无瞋、无痴的心相应。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是在造恶,在做杀盗淫妄的事情,你很专心,那这个不能构成止,因为你这个造恶的过程是烦恼的心,是躁动的。所以,它必须是两个条件:第一个是专注的;第二个是善良的。那么这两种心结合以后,就构成止的因地。

它的果地功德是什么呢?“诸三摩地”,它所成就种种的三昧,念佛三昧、首楞严王三昧、法华三昧。这种因为“心一境性”、“以善缘心”的三昧,都是属于“止”的因果,这是个简单地解释。

我们把这个解释透过《解深密经》讲得详细一点。我们看第二个解释,什么叫“止”。请合掌,我们把它念一遍。

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

这个地方也是分成因跟果。我们先看因地。这个因地的修学有三个重点。先看第一个,独处空闲。一个菩萨,如果你要进步,你一天要有一段时间自己静一静。你不能整天在外面跑,你在外面跑到最后,你就变成好人,不是道人,因为你的善根就跑没了。除非你是法身菩萨乘愿再来,你不用做功课,你不用充电,否则你最好是要有一点充电。

所以,这里的意思就是,你一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独处空闲,暂时把手机关掉,把房门关掉,好好地把佛教的止观修学一下。我们的能量是生灭法,没有证得法身之前,我们的功德不是永恒的,你有修它才有,然后你慢慢慢慢把它释放没了,你还要再去充电。所以你每一天一定要有一段时间独处空闲,暂时地息诸缘务,好好地面对你内心的自己,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个,作意思惟。修止一定有一个所缘境,因为它是心一境性。如果你这段时间是念佛,那佛号就是你的所缘境;如果你持咒,咒语就是你的所缘境。你必须强迫你的心在一个所缘境里面专心的安住。

第三个,是这种“能思惟心,相续作意思惟”,你要一次又一次地思惟。所以修止的人,他必须很有耐性,跑掉了,没事,再拉回来;跑掉了,再拉回来。你不断地就是念佛,听自己的声音。发觉打妄想以后,赶快把心又重新恢复到佛号。你要不断地相续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你不断地努力,慢慢慢慢你的心就从一种少分的安住变成多分的安住,套一句专有名词叫作“功夫成片”。我们的心态是可以调整的,你不断地强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多安住故”,这个时候你的因地就圆满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

问: 弟子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是否业障...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惟贤长老: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的...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

内贼不把门打开,外贼是进不来的

在美国有两个法师,一个叫恒朝法师,一个叫恒实法师。...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

【佛教词典】因明入正理论疏

凡三卷。又作因明大疏。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

【佛教词典】无为涅槃界

(术语)涅槃为不生不灭,绝一切有为之相,故云无为,...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

对治我们欺诳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圣严法师《利人便是利己》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烦恼重...

用什么眼光来看人呢

你和人相处,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人呢? 有的人用怀疑的...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

大安法师:念佛要念六字还是四字

问: 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埋少年魂

普劝修持第四篇:观苦、空、无常,修净土。就是要常常...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