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容通法师  2020/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此放逸以何为体?曰,懈怠三根,不能防修染净等法,总名放逸。离上四法别无体性。或曰,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曰,慢等方四,势用微劣,此之四法,偏何胜余慢等?曰,障三善根,障徧策故,余无此能,所以不胜。

对于染不能防,对于净不能修,对于恶不能防染就会导致放荡为性,对于净又不能够精进努力地去做,那么恶就越来越多,善法就越来越少。放逸和懈怠的差别在于:放逸不能防正自己的心纵荡为性,业用是障碍不放逸的善心所生起。放逸是以何为体呢?“曰,懈怠三根”懈怠三根就是懈怠和贪嗔痴三不善根。

放逸的体是假安立,是懈怠和三不善根的分位差别,它起的作用就是不能防止自己的心,染的不能防止,净的也不能修起来,所以说总名放逸。“或曰,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曰,慢等方四,势用微劣,此之四法,偏何胜余慢等?曰,障三善根,障徧策故,余无此能,所以不胜。”

放逸为什么不依靠慢疑而立呢?根本烦恼里面慢和疑等也可以使得我们不能防止染污法的作用,但是作用和势力比较微弱所以不依此而立。大家都知道贪嗔痴是最厉害的三毒嘛,是所有烦恼之根。

下面,懈怠贪嗔痴为何胜慢疑呢?“曰,障三善根,障徧策故,余无此能,所以不胜。”贪嗔痴三个不善根能障碍三善根,而懈怠就障碍精进,那么既不精进又障碍三善根,那力量就是最强,其他的慢和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没有障三善根,障遍色的力量,所以不依他们而立。

没讲《百法》之前我们只是认识到嗔恨是烦恼,其他的就不是烦恼,后来慢慢知道贪、痴都是烦恼,再多学一些,昏沉、掉举都是烦恼。这个就是学法得到的好处,否则的话烦恼来了你还不知道,还当成是好朋友,这个是敌是友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烦恼?所有都是烦恼,你也不知道烦恼具体是指哪个地方,现在学了这些东西就能分辨得清清楚楚。

有些东西你自己都不以为是烦恼,现在一看统统都是烦恼,昏沉睡觉都是。不就是睡觉嘛,我又不干坏事,我不发脾气,不去恼害别人,不去影响别人,自己休息轻松一下有什么呢?并不是不影响别人就不是烦恼,你影响到你自己善根的增长,使得自己懈怠也是烦恼,所以我们的烦恼很深重。我们还要睡觉,你说你善根好,你能说你不睡觉吗?

睡六七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以这个界限来说还可以,如果超过这个界限你为什么还是要睡呢?与生俱来的。那么我们再和西方净土的贤人、圣人比一比,人家就不用睡觉,人家根本不存在困还是不困。打个比方,如果困了,泡在八功德水里多少劫都不用睡觉了,他们就有这个福报。

为什么你的身根有这些吃喝拉撒睡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报身还离不开这些,它就会障碍你的时间,学习生活的状态。你不给它,它就会出毛病,会饿,会困。到了那边不用这么麻烦,永远不会饿,永远精力充沛,能够这样才叫真正的如意自在。

对于我们这个业报身,我们现在暂时能够克服的先去克服,不能克服的也不要去苛求。所以大家就知道了为什么后来这些阿罗汉都嫌弃自己的身体是多余的呢?他也厌恶这个身体,一看这个身体多肮脏啊,要吃要喝,还要伺候它,干脆不要这个身体了,早点入无余涅槃得了。

有余涅槃还要靠这个身体,它也要依这个色身,有身就还是有麻烦。不过也不在于依还是不依,如果你依的是圆满自在的报身,那有什么不可以呢?不要老去想不依。

当然我们说的“敌”不是指有情,有情你还要度他。敌是指烦恼,冤家也是烦恼。为什么会有这个冤家?因为你过去有烦恼,过去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应现这些事情,你不说你过去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而说现在为什么来害我,这就是欠钱不认账,还觉得自己委屈。现在人家派人来索债来了,你说我也没欠你钱,你怎么能要我的钱呢?你不知道它是代表你过去的烦恼来和你要债的。

我说这些就是要告诉大家要注意自己的烦恼,现在的冤家都是过去的烦恼业,烦恼和烦恼交织成一块那不就成冤家了嘛。如果这些烦恼业只是在行使而自己本身没有烦恼还好,结束了就消失了,你下辈子再想去报复都报复不了,关键是他也有烦恼,所以这就是最大的麻烦。

所以归根到底一切不如意都是由自己的烦恼造成的,当然也和别人的烦恼交织在一起,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由自己的烦恼造成的,别人只是因缘的参与者而已。你会遇到这个事情,首先第一个责任是在你自己,所以我们的心要很宽广、很慈悲,哪怕是有冤家你还要度他。怎么度呢?首先度烦恼是根本的方法。

我们真正的敌人就是烦恼,烦恼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其他的都不是,不要找错了,不要怪错别人。当有些人不可理喻,对你不恭敬,对你态度不太好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生他的气,本来这个事情就是由于烦恼而起,结果遇到这些事情你又想不通,又生气,又生烦恼,这就叫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层层的波相互之间激荡起来就会越来越大。烦恼的战场就在你的心中,每天我们心中善的法和恶的法就是在交战,互相拼个你死我活,拼胜了心里就坦然清净,如果输掉了那就要做坏事了。

《广论》中说了,你和烦恼打仗的时候即使你打败了也不要投降、不要屈服,你不要说我投降,我缴枪不杀,这个人就不可救药了。要对自己有信心,要不然你屈服了,表面上是去享受了,实际上是受更大的苦去了。

比如说在四川有位老和尚七十多岁了擅长于针灸,应该是只能在僧团内为人治病的,结果他为女众针灸,碰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众,渐渐的两人就好起来了,后来就结婚了,这也是一对冤家啊。在家的信众不要想太多,一位出家的老和尚都可以出现这样的事情,更何况是我们在俗的信众呢?就要更加小心。最后怎么样呢?这两个人居无定所。

还有一个素菜部的经理,也是一个老修行,日久天长和一个年轻女众搞在一起,有一天民政局来调查了,说这个人结婚登记了。后来迁了单,还了俗,两个人又天天打架,最后离婚了也没地方住,在庙门口摆香摊。以前都是居士给他顶礼磕头的很尊敬,现在卖香了。

这两个事例是说出家人的,实际上是在说我们修行不容易,很容易退失,如果你不小心,好不容易修了一点点,一棍子打回原形,真正往前进步是很难的。这类的事情很多,给烦恼打败了,这辈子很不体面,下辈子更糟糕。

我们要知道即使输都要输得体面,输也要输得不屈服,不管你能不能把它打败,但是你要敢于亮剑,哪怕死在对方的剑下,也不能见着就屈服,就投降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扰,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佛教词典】两界种子

(术语)金胎两曼之种子也。秘藏记钞一曰:胎藏界以真...

【佛教词典】法照

唐时高僧,为净土宗第四代祖。师依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早期大慈善家卡耐基...

有病治不好就要发大惭愧心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当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药来...

是不是有些时间段不可以点香呢

问: 原早晚课已定好,但特殊情况过了时间,晚上几点...

梦参老和尚《浅谈地藏菩萨的临终修法》

出家行道 忙的是临走时走得很清净 在《地藏经》的教授...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

天龙八部

佛教中常说的天龙八部,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是佛教...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

南怀瑾揭秘财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