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净界法师  202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四谛法门以后就问五比丘说:汝等解否?在最初解的时候、示相转的时候,佛陀讲出四谛的相状,这个时候憍陈如比丘就称“解”。那么当下,在初转四谛的时候,憍陈如比丘就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说“我初称解”。

在初转的过程当中就完全通达这个四谛法门,就真实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这个时候如来就印证憍陈如叫阿若多。“阿若多”翻成中文叫最初解,因为他是整个佛陀弟子当中最初开悟的、最初成就果位的一个比丘。这就是一个最早的僧宝的出现,叫阿若多。

“妙音密圆”,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前面说过,这个地方只要是谈到小乘的修学,都是有迹门跟本门。从憍陈如比丘示现的迹门来说,他是观四谛,当然他观四谛是观生灭四谛。

四谛法门主要从声闻法来说,是四念处,主要还是无常、无我。他从四念处当中去观察他的五蕴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主宰性,因为它要怎么变你控制不了。

比如说,我现在要变好或者变坏,你身体要变得更健康或者变得更虚弱,你做不了主。你只知道它会变,但是怎么变是由业力决定。所以,从五蕴身心的变化当中,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来主宰,所以他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

所以阿罗汉的最初证得是我空的真如,他只就是知道在整个根、尘、识当中没有一个主宰的我;但是根、尘、识本身是怎么回事、这个法是怎么回事、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完全不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声闻的迹门。

但是“妙音密圆”讲到憍陈如的本门,他正式证得圆通的。他不但是从四谛当中观察无常、无我,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他更能够观察这个音声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解释一下。

音声是个假相。为什么?因为它会变化。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个假相,而被这个假相所转,那就是标准的生死凡夫,就从这个地方起烦恼、造业了。而一个修首楞严王三昧的人看到一个假相,他马上会做一个观照,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一段我们在前面的三卷半讲了很多,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会探本求源:怎么会有声音呢?它从什么地方来?

我们就顺着开始去找,这个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从嘴巴中来,嘴巴也不会讲,怎么会有声音呢?身体也没有声音啊!我们一直观进去的结果,得到一个答案,就是“觅之了不可得”,所谓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这个声音只就是一个因缘的和合而虚妄地显现;当因缘消失的时候,它也就消失了。而它的本质就是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所以,他能够从相里面悟入到性,这是一个关键,破妄显真。

我们从它的表相而看到一个真实的体性,这个就是“妙音密圆”。“妙音”指的是它一个假相,这个音声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但是你能够回光返照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它的本质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蕅益大师说,这里正是说明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循业发现。

说是怎么会有音声呢?音声的本质只就是一念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随着众生的因缘而各自循业发现。所以你看,一个音声,一百个人去听这个音声,一百个人听到音声都不一样。这表示什么?表示音声这个法不真实。如果音声是真实的,每一个人听会完全一样,因为它是真实的法。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子,福报大的人听到的音声都是悦耳的,苦恼的众生听到的音声都是刺耳的。这个就是说明什么呢?“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因为我们的心性是受业力的熏习而各自循业发现,所以,我们能够从假相当中把心带回家,就是从妙音当中而悟入了密圆。这个是说明他成就圆通的情况。当然这个地方成就圆通,就不是阿罗汉了,至少是圆教的初住、别教初地。

“我于音声得阿罗汉。”这个地方讲迹门,我最初是从佛陀的音声的教法当中而悟入了四谛法,证得我空真如,断除见思惑,证得阿罗汉果。这个地方讲迹门。“妙音密圆”是讲本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见到各种景象是怎么有的呢

这个色尘是一个外处;见,眼根中的见,是一个内处。见...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

一切诸法悉皆如梦,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学佛人必须远离这五种不正见

经典里面所开示的五种不正见,这五种不正见就是凡夫和...

吃粥有十种好处

粥有十利,这十种好处是: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

【佛教词典】行取蕴

【行取蕴】 p0607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行...

【佛教词典】三无差别

心、佛、众生三者没有差别的意思。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

真我与假我

生活中,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惯于从身外寻找参照物,...

沉得住气,这才是智者

五代时,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任职,两人交情甚厚。有...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

米从哪里来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

大悲咒修法简规

一、祈请 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上香后三拜) 二、忏悔 往...

做财富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流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财富...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强调计数念佛

问: 东林寺作为净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别强调计数念佛...

救释迦族人的摩诃男

佛陀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受到舍卫国琉璃王的侵灭...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

东林大佛装藏祝圣法会圆满举行

农历四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全球佛子共同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