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宏海法师  2019/1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缘深。为什么我们能听闻到净土,大家都修学净土,念阿弥陀佛,这直接相关联的就是宿世的因缘太深了。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无二无别。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第一个叫做正因,第二个叫做正愿,第三个叫做正行。就是为什么宿世的因缘太深啊,那我们肯定想想说,曾经结过无上的因缘,乃至在哪一世哪一生两个人距离很近,这些都不算做什么,深因缘,浅因缘。

什么叫做深因缘呢?是从根本的后台来讲,我们众生跟佛无二无别的自性清净。这才叫宿缘深,当体的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我们的如来藏。诸佛菩萨虽然成佛,我们依旧轮回,但是我们的这个因地的正因,这个因缘中呢是跟佛是无二无别的。

就像所有的各种现象都离不开虚空一样,这个虚空是一样的,那么各种现象,比如说佛是好的现象,地狱是不好的现象,人是居于中间的现象。

但是不管任何现象,都得依着这个虚空,所谓的正因就相当于这个虚空,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我们想不成佛都没有办法,一旦结了这个佛缘,就必定要成就,这叫做正因。

那么光有因,没有缘是不可以的。我们修净土,主要的缘就得益于什么呢,弥陀的正愿,他的愿力。

比如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个法藏比丘,他在世自在王所呢发了四十八愿,并且他主要愿力的力量在哪里呢,在就是说,一愿不成不取正觉,他主要愿力的力量着力点在这个上面。

那么由于这样的一种从自性中悲智的流露,发出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愿力,大家要知道,在他当时发愿的时候,还是在这个自性清净中,不是说离开自性清净,别有一个真的众生。所以我们说:自性众生誓愿度。这叫做正愿。如果你觉得自性中,离开自性别有众生,发愿要去度,那就不叫正愿了。

第三个叫正行。他发完愿以后,经过无数亿那由他劫来去修学菩萨行。我们去看一下《无量寿经》里面那个描绘,确实是叫累劫勤苦。七千岁,就是七千年中啊,有一个阶段,桥段,怎么修得呢?就是从来不倒单。

我们现在不倒单觉得说多少年,一辈子这就算厉害的,七千岁不倒单,心里从来不去贪爱金银财宝,不问世事,一个人独处在那里,完全心从来不动,意识不去迷乱。就这样的一种自性修为,自性精进。大家要知道,这并不是我刻意做的些有为功德,是自性中本来就是这样的,所有的修行也没有离开自性。这就叫做正行。

正因为有我们跟佛的正因同步,又由佛的正愿正行,带出来我们跟佛正因的绝对甚深因缘,所以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个缘起门中的第二大特色,就是因缘太深了,没得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六即佛之相似即佛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相...

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金刚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

执持名号具足四缘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家人在家吃素,出门吃荤……

问: 南无阿弥陀佛,至诚顶礼宏海法师!家人十多年来,...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物质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

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有挂碍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

若要相貌美,先要心灵美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

【佛教词典】韦驮天还佛牙

(传说)俗说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驮天...

【佛教词典】三具硙轮

(譬喻)硙轮三具也。马系于此而调御。以譬调御放心也...

消除烦恼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里有多少烦恼,你曾经算过吗?笼统来说,有...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第一讲 好,各位正法学堂的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

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子孙后代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明一法师:打游戏是否造业

昨天有人问打游戏是否造业的问题,这是肯定的。因为我...

厨师的忏悔:宁死也绝不再杀生

我是一个厨师,从业二十余年来杀生无数,如今学佛,深...

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吗

问: 有人说,没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没有基础,弘...

百岁老中医的养生观

罗明山是四川省绵竹县有名的老中医,他在114岁时仍然身...

三聚净戒功德难量,自持获益转授众生

如明日月璎珞珠者,日消罪雾,月照夜幽,珠疗贫穷,律...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到临终时用

问: 年寿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体也健康了,平时念佛...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