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王日休  2020/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无不得生也。

观此,则是佛与菩萨,悯念众生沉沦苦海,无由得出故。自以誓愿威力,招诱人生净土。如舟人招诱行人登舟,送至彼岸也。人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虽有罪恶,亦无不得生。盖佛不可以凡人比。

凡人不为势利,不与人交。非有益于己,不与人交。此所以为凡人也。贤人君子已不如此,况于佛乎。盖不慈悲,不足为佛;不济度众生,不足为佛;不有大威力,不足为佛。为其慈悲,故见众生沉于苦海,而欲济度;为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济度之心,成济度之功。此所以为佛也。

经云: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尽之人。佛能度一切众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尽者,可谓极矣。盖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时,心念要去,身则随去。心念欲住,身则随住。是身常随念。

然犹有念欲去,而身被牵系者。身坏时,唯一念而已。一念到处,则无不到。是以一念在净土,则必生净土。况佛与菩萨,又招引人往生乎。

【演莲法师译文】

《净土传》上说:“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两位大菩萨,乘着大愿船,行驶于生死海中,在娑婆世界,接引众生上大愿船,送他们到西方净土。凡是愿意去的人,都能如愿往生。”

由此看来,这是佛与菩萨悯念众生在生死苦海中沉沦,完全没有办法出离,阿弥陀佛只得以自己的誓愿威力,来招引劝诱众人念佛求生净土。就像摆渡的人,招呼劝诱行人登舟,好把他们送到对岸去,唯恐人们不肯相信。如果真有信心肯去的话,即使是罪人恶人,也一样有机会往生。

当然,我们不可以拿佛去跟凡夫比。凡夫如果不是为了势利,不会与人相交;不是对自己有好处,也不会与人相交。这便是凡夫之所以为凡夫的原因。世间的贤人君子,尚且不会这样心胸狭隘自私,何况是佛呢?因为佛要是不够慈悲,那就没有资格称为佛了;要是不愿去济度众生,也就没有资格称为佛;要是没有大威神力,也没有资格称为佛。

正因为佛具有广大慈悲心,所以不忍众生沉于苦海,而发大誓愿要去济度。也正因为佛具有大威神力,所以能够实现济度众生的心愿,而成就济度众生的功业。这便是受人尊称为佛的缘故啊。

佛经上说,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但不能治寿命已尽的人;佛能度一切众生,但不能度一切不信的人。以不信的人去比喻命尽的人,可以说极为贴切。

信的意思,就是指我们现前的一念。譬如我们活着的时候,心念想要行动,这个身体当下就随之走动。心念要站住。身体当下就随之立住。可见这个身体总是随着我们的心念而动静自如。

当然,在平时也有心念要去,而身体却被种种牵累系缚的。而当人的身体即将死亡,在那关键的时刻,只是一念而已。一念到处,则无不到。所以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何况佛与菩萨还随时在招呼接引念佛的人往生呢?

龙舒净土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说的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

四十八愿中的天人、声闻、菩萨有什么区别

问: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国中天人...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

问: 陀罗尼被(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 慧律法师答:...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仿荤素食不是肉,为什么也要少吃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仿...

润肺止咳的12种食物

(1)梨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

【佛教词典】有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

【佛教词典】修相差别有十八种

【修相差别有十八种】 p0904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论...

心中有大爱,才会有真爱

1、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真爱,大爱无边。 2、爱是给...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

念佛是一生的事业

编者按: 2011年5月25日,台湾佛光山星云长老莅临庐山...

名字会对人有很大影响吗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作为一个人的标志,每个人...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

心灵的坚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

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