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净界法师  2020/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戊三、释成立因缘;戊四、会释契经;戊五、释简声闻;戊六、释妨难

我们看下面那一段,广释。广释当中分成六段:第一个,释名无分别智;第二个,说明成立之相;第三个,说明成立因缘;第四个,会释契经;第五个,拣别它跟声闻的空观;第六个,解释凡夫外道的妨难。

戊一、释名无分别智 分三:己一、略标自性;己二、释离五相;己三、结得此名

我们先看这个无分别智的名相。

己一、略标自性

此中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

这个无分别智,刚开始的自性,它的体性,你要远离五种相。

己二、释离五相

一、离无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

这个无分别智,无着菩萨的解释是先否定的,先用否定的口气,它不是什么,然后后面的十五段就用肯定了。先否定,破执。

第一个,它远离无作意。所有心念的作用,第一个是作意。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心念从种子位变成现行位,一定要产生一个警觉的作用,这个警觉就是作意。

像天亲菩萨说的,要拣别熟睡跟闷绝。说你熟睡的时候不做梦,我不做梦,我也没有分别,那这样子是不是无分别智呢?说我前段时间昏倒过去了,昏倒的时候我也没有分别。

如果说这两个都是无作意,这是不可以的。无分别智是有明了性存在的。它是有知,知道的知。它虽然没有分别,它是有知,有知的功能,有明了的一个知的功能。所以,无作意的状态是要拣别的。它是有作意。

第二个,离过有寻有伺地,它不是四禅八定。这当中要远离两种:第一个,远离有寻有伺地,远离初禅;第二个,远离过。过就是超过,超过有寻有伺地,那当然指的“无寻无伺地”,从二禅乃至于四禅,乃至于四空。这些四禅八定都要远离。

因为在四禅八定当中,虽然能够止息一切的分别,但是不能够产生决断名言的力量;无量无边的那种名言的戏论是被禅定压住了,如石压草,但它没有决断名言的力量。从禅定出来的时候,你以前喜欢打什么妄想,现在照样打这个妄想,它没有对治掉嘛。所以,远离禅定的这种无分别。这种无分别是暂时的。

第三,离想受灭寂静故。这个“想受灭”,是三果以上的圣人为了要暂时地止息心中的想,他这个想太劳累,把这个想跟受消灭掉,进入到灭尽定。灭尽定的状态虽然能够决断名言,因为他有我空智现前,它能够决断名言。

但是古德说,想受灭无为只有决断名言,却不能契会真如理,它是偏空的真理。所以它也要跟无分别智加以拣别,它不能契会真如。

第四个,离色自性故。你说这个石头,你说这个书桌,它也没有分别!但是这样的“没有分别”是顽钝无知的,是没有明了性的没有分别。这样子也应该拣别,这个色法是顽钝的。

第五个,离于真义异计度故。我们刚开始在解门研究的时候,是对真实的道理、对真如的道理加以种种的差别的计度分别,这个也要拣别。古德说,行起解绝,在解门研究的时候是要种种的分别。哦,什么是无分别智?决断名言、契会真如!

一方面他要把心中的名言决断,一方面他要契会真如理。刚开始我们是这样分别,但是你这样分别这个道理的时候,不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智的时候,功夫提起来,要离一切的分别,连你对真理的分别都不可以的,那是一念不生的。

己三、结得此名

“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你必须要远离前面的五种相貌,五种相貌都要远离。这是否定的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

你不分别,就没有那件事

修唯识观分两个部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像...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

生命只是一团泥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

要得无生法忍后,才能够无分别

第四个是无分别故。这个无分别怎么讲呢?我们上一次说...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生命是让你来历练的,把今生当真,临终往生就很难了

《楞严经》在看今生,是认为今生的生命,是没头没尾,...

南亭法师《一切唯心造》

这个题目叫做一切唯心造,所谓一切指的是什么呢2你张...

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

印祖云:佛堂日课,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

【佛教词典】知幻

明代僧。生卒年不详。江浦(位于江苏)人,俗姓蒋。世...

【佛教词典】三毒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

别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

若我们自称佛子,听了佛法,却不守戒,你学佛,但却把...

【推荐】我从前生的妄想而来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居士,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

你真的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衍慈法师佛学问答

问:若知自己业障重,应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业障...

星云大师《福报与福气》

福报,这是人人所希求的!人的身体胖了,就说「你发福...

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

不害诸有情,修慈悲喜舍,证无量梵住,圆满不为难。─...

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的事持与理持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