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净界法师  2020/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受想行识,它是一个精神层次的内心世界,我们先从外到内,从外层先看起。

第一个色蕴,一个人的色身跟你造的业没有太多关系,绝大部分都是过去的业变现出来的,当然你去整型例外,你的业绝大部分是过去生你造了什么业变现出来的,所以色身不怪你了,不怪今生的你,要怪怪前生的你,它是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色身、物质世界是业力变现出来的,你修行很难改变很难改变。这个色身是业报身。

,这个感受也受业力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心跟外界接触的第一刹那是苦受乐受,快乐的人,当然福报大的人快乐的时间多了,罪业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第三个是最厉害的,当你产生感受的时候,你起什么样的想像。所以现在很强调做正面的思考,因为我们改变不了过去的业力嘛,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说这个是人生的历练,你就产生激发;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自暴自弃,你说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啊,你也可以自暴自弃,所以这个痛苦到底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相状?因为感受没有相状,相状是你安立的,你可以安立它一个相状,这个相状可能会伤害我们,这个相状也可能帮助我们。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诸位知道吗?提升我们的想像力,真的是这样,想蕴是很厉害的。

你看我们为什么愿意布施,因为我们知道布施有功德,我们产生功德想像,所以想蕴于境取相安立名言,你要能够去学习圣人是怎么想像的。所以学佛陀的经典就是学佛陀遇到事情的时候,当外道骂他的时候,当外道刺激佛陀的时候,佛陀他是怎么想的,他怎么想这件事情的,所以我们讲佛陀住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成为佛陀?他有正确的思考嘛。

但想蕴有一个问题,它是生灭的,它想完就没了,最可怕的告诉大家:行蕴,这个是我们最严重的。行蕴是想像想久成性,就是讲习性,就是你的行蕴,想蕴是一种造作,但是它想久以后这个想蕴结束以后它转成行蕴,行蕴是很多很多想像的累积,就是你的习性,等流习惯,你习惯性的思考就是行蕴,也正是它在主导我们的生命,但是它是怎么来的,它是想蕴而来的,行蕴本身没有调整自我的力量。

所以当这个行蕴错的时候你也要靠想像来修正它,但是行蕴是想蕴的数数造作留下的一种功能,强大的功能。

那么识蕴就是把前面的功能全部保存下来,识它没有造业功能,它只负责保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命在呼吸间

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

生命尺

有一个女孩自杀,被一个老人撞见了,未遂。女孩哭诉了...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义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座山...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

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

圆瑛法师:多念几声佛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

【佛教词典】旃陀罗笈多

梵名 Candragupta。意译为月护。印度孔雀王朝之创始者...

【佛教词典】真实智

【真实智】 p0918   瑜伽十卷十七页云:云何以真实智...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

舍利子是什么

问: 舍利子是什么? 玄若法师答: 舍利是修行者舍报...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

【推荐】不偷不盗,一生无忧

很多人觉得非常委屈:一辈子什么缺德事也没干,为什么...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

念佛人一定要把佛号的味道念出来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