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2015/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四种兵队,乘坐宝羽装饰的马车,来到给孤独园。大王恭敬地向佛陀顶礼后,便坐在一旁。佛陀问波斯匿王说:“大王!您从那里来?为什么率领四种兵队,全身也沾满尘土,声势如此浩大,发生什么事了吗?”

波斯匿王回答:“世尊!最近在国界有一群恶贼作乱扰民,就在昨天半夜,我亲自率领兵队,一举成擒,抓到了这群恶贼!作战后身体非常疲倦,本想返回皇宫休息,但是,我觉得应该先来拜见世尊,最近这些事情,使我日夜都不得安宁,现在终于抓到恶贼,心中感到非常欢喜,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特地来拜见并禀告世尊,假使我昨天半夜没有立即出兵,就不能擒获恶贼,也就没有现在这种欢喜的感受。”

世尊说:“是的,大王!就如您所说,世间人有四件事,是先苦而后乐。哪四件事呢?

一、清晨早起。

二、服用油酥。

三、有病服药。

四、家业娉娶。

大王!世间这四件事,都是先苦而后乐。”

波斯匿王听世尊开示后,赞叹道:“世尊说的真好!这四件事我都经历过,所以现在观察这四件事的始末,如同观看掌中的珠子一样的清楚,的确都要先受苦而后才能有乐。”

波斯匿王听完开示,法喜充满,但是因为国家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办,所以就先行向世尊告辞,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匝,退而离去。

波斯匿王离去不久,世尊对比丘们说:“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是哪四件事呢?

一、修清净行。

二、诵习经文。

三、坐禅念定。

四、数出入息。

比丘行持这四件事,勤苦在前,法乐在后;若有比丘依此先苦后乐的方法精进,必然可以获得沙门果报之乐。”

“有哪四种果报之乐呢?若有比丘勤于修持如上所说四件事,远离欲界恶法,忆念受持于喜、轻安之乐,心游于初禅,得第一种沙门之乐。其次,从有觉、有观,内有喜心,专精于一意,转至无觉、无观,忆念受持于喜、轻安之乐,心游于二禅,便得第二种沙门之乐。若能舍离二禅喜乐,无住于喜念,泯然入定,恒常自知身受禅定之乐,为诸贤圣者所乐见盼望,住于妙乐,心游于三禅,得第三种沙门之乐。最后,舍离苦、乐觉受,没有忧戚之患,不苦不乐,住于清净,心游于四禅,这是第四种沙门之乐。”

“其次,比丘们!若有比丘奉行此先苦,而后获得沙门四种乐之果报,断除三结网──见结、戒取结、疑结,可成就须陀洹果位,得不退转,将来必定证得涅槃。再者,比丘们!若能断尽三结,并使贪、瞋、痴烦恼微薄,可成就斯陀含果位,此二果圣者,将来再投生人间或天上一世,必能断尽一切生死苦,证得涅槃。

再者,比丘们!若有比丘能断尽欲界五种烦恼—──身见、戒取见、疑、贪欲、瞋恚,便可成就阿那含果,此三果圣者,命终投生色界净居天,将于其处,证得涅槃,不会返至欲界受生。比丘们!若有比丘断尽一切烦恼,成就无漏心自在解脱、智慧解脱,于现世中,以身作证,而自在游戏世间,并且自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比丘行持此四事,勤苦在前,而后得乐。”

“所以,比丘们!当求方便,先勤苦在前,而后得乐。应当如此学习!”众比丘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依法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

省思:

离苦得乐,是一切众生所追求的目标,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同,所得的结果也迥然不同,是究竟解脱之乐?抑或只是不自觉知的苦中作乐?与我们的知见有密切的关系。

《大智度论》云:“世间乐着因缘故,久后必生忧恼,不名为乐;涅槃乐始终无变故,说离忧苦为乐。”世间五欲之乐,如梦如幻,稍纵即逝,了不可得;唯有正信因果、肯定佛性、了达缘起性空之理,在正确的知见中落实断恶修善,在善法、善念的薰修中,放下所有执着,回归自性的清净无为,体证涅槃寂静之乐,能了生死轮回苦患,方为真实大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

修心十德

1. 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做人请牢记十个字

第一个字:清。 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金钱的拖累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英...

【佛学漫画】妄念如灰尘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物欲横流的年代,怎样做个真念佛人

吴如庵。安徽歙县人,居住于江苏宜兴县。平日一心向佛...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被派遣到江北瓜州任职,和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所...

【佛教词典】明珠譬净戒

(杂语)法华经序品曰:持净戒犹护明珠。梵网经偈曰:...

【佛教词典】常住心月轮

指吾人本有常住之菩提心,如同清净圆明之满月。于密教...

五浊是哪五个

《桃花源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如何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

问: 有没有好方法,能提升我们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

虚云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堕江的经历

安徽马鞍山小九华寺,离寺不远处乃采石矶,当时虚云老...

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

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师上天台山时,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

怎么能印证因果轮回呢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基础,佛教说人...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

圣严法师《放松身心的妙方》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

遗忘别人的「不好」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于心头,而又有另外...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