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2016/08/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和,令人如坐春风。

跟我们平时的吃饭观念大不一样啊。仔细想想,诸如时下的各式宴会、午餐会、工作餐、各种Party、家庭聚会,自然少不了相互交谈,讲笑话、说段子,古今中外、雅俗并蓄,并以敬酒劝酒营造气氛,越热闹越好。倘若不说话,协商协议、签订合同、洽谈生意、联络感情、情感交流……,都无法完成。

由此看来,平时一般人的吃饭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及功能,两人以上的饭局,若无人吭声,气氛定紧张不妙了。

出家人吃饭,有什么内容功能呢?这里头还真是大有学问啊。若以一句话概括:吃饭即是修行。

一、佛门中的“吃饭”,正规说法是过堂。堂,就是指斋堂。

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吃饭用膳的地方。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采用“过堂”的方式。过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餐、中餐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过堂主要体现了五个佛教理念:

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参加“过堂”可以体验到佛教对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

或许有人初次参加“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都有规矩,有点拘束,但是慢慢便会自然适应,反而觉得有受用。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斋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居士、在家众等坐在出家师父下首或后面一排。饮食之前,先要敲在斋堂外的大木鱼(梆)和半圆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教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吃饭前,饭吃完后,碗筷都应摆在桌边放整齐。

在二时临斋仪中,维那师在斋堂引领大众念了供养偈之后,呼此偈:“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后,大家齐声唱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开动了。

用斋时不得说话,饭碗要端起来。吃饭开始后,行堂僧人或居士巡视添饭菜,如果需要,应将空碗送到桌边,不可出声叫唤。需多少,添多少(有专门手势),不得遗剩饭菜。饭毕,僧值师居中向上站,默示结斋。维那师引领大众同念准提咒及结斋偈。为施主祈福回向。最后,次第离开斋堂。

什么是“五观”呢?

五观,是僧人吃饭时应该观想的五种思维境界。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有的斋堂刻有如下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吃饭既是修行,食存“五观”,即使硬如金石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受。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各地寺院斋堂楹联不尽相同,“五观” 思想是一致的。佛教主张过午不食,现因多数僧人有个过程,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多数寺院也允许吃晚饭,但应作“药石”想。

二、随众过堂利益,古德云:好处有八。

随众过堂八种好处:

1、 不懈怠故──就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第一通,是通知准备吃饭;第二通,众人穿袍搭衣,去到斋堂;第三通,排班静候,恭迎大和尚。这样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2、供养省力──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可以一次过排好碗筷,盛饭菜以及收拾整理都快易。

3、平等无我──大家都吃同样的饭菜,大和尚小和尚都没有什么不同,平等供养,无人我相,因此便没有分别心。

4、不偏众食──大家用膳平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营养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好处。又能改变不良的习气。

5、甘苦同受──大家无有拣择、如尝甘露、法喜无穷,体现出佛教的平等。

6、存正念故──不生妄念。妄念一起,当观信施难消,为药食故,借假此身,息诸妄缘,即起即空,是谓存正念。

7、如法如理──唐代以后,因为寺院人渐渐多,尤其是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不设这些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便心安道隆,佛法时时现前。

8、起止威仪──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也有规有矩,令人一见便会生欢喜及恭敬心。此就是现身说法。

由此,可看出五观的重要性,否则作为僧人来说,信施难消。只有大阿罗汉为全应供,余下皆是缺应供。也就是说,大阿罗汉能消一切信士供养,是圆满的。而初二三果的圣人,也消受不起信士的供养,何况凡夫僧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慈光加被,使这次...

阅读佛经的注意事项

佛经为世出世间无上法宝,看佛经确实应以至诚恭敬之心...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

午餐吃素不犯困

午饭后人特别容易犯困,往往无精打采。新加坡《联合早...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东方

问: 请问法师,东方净土和西方净土有何差别?为什么一...

附佛外道与神通

我们一般最难分辨的是附佛法外道。就是依附在佛法里,...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佛家上香的仪轨

供香及礼诵持念等种种法门,其妙要在于诚敬二字。供佛...

法会中为何有红黄两种牌位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

中国佛教的十大宗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

【佛教词典】随眠及缠差别

【随眠及缠差别】 p1369 俱以论十九卷二页云:然随眠体...

【佛教词典】绳床

(物名)张绳之极粗椅子也。禅者倚之。...

从果找到因才能治好病

比方说,有一些人喜欢吃很油腻的食物,久而久之,血管...

这四种行业的罪业无量无边

【善男子。譬如有人压油为业。一一麻粒皆有虫生。以轮...

吃肉时如何善用其心

有人这样问过我说:师父,我现在还不能忌口。(所谓不...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欲望的过患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

证严法师《四种贫富人生》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 是法师经常...

佛经中的六成就

佛经的第一段经常有一个很相似的开篇,如《佛说阿弥陀...

职场中的「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响中国几千...

成功属于有心人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两个犯人的故事:这两位犯人都是...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