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大慧宗杲禅师  2020/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着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

经云:“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着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净妙乐故也。

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着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以故?佛不云乎,“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

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又于随顺境中,强说道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

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于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

俗人学道,与出家儿迥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身居清净伽蓝,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见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朋善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佛律仪,已为众所摈斥。以俗人较之,万不及一。

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欲瞋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

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又云:“治生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证,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于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成受用。

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崖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华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着;非是强为,法如是故。

真如道人,欲学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着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写至此,兴虽未已,而纸已尽,且截断葛藤。

更数日,真如道人又连黏此轴来致谢曰:“闻前日老师兴尚未已,更望铺华锦上,不识可否?”予应之曰:“已展不缩。”复为续此葛藤云:

归到家了,自然不问程途。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佛说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顿渐偏圆,权实半满,无不是这个道理。净名云:“依于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只说因语入义,不说因义入语。禅家千差万别,种种言句亦如是。

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拨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更以此邪见,诱引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苦哉!殊不知尽是鬼家活计。去得此二种大病,始有参学分。

经云:“不着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着无言说。”又云:“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观义与语,亦复如是。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辨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所以云,“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语默二病不能除,决定障道,不可不知。知得了,始有进修趣向分。

第一莫把知得底为事业,更不求妙悟,谓我知他不知,我会他不会,堕我见网中,为我相所使,于未足中生满足想。此病尤重于语默二病,良医拱手。此病不除,谓之增上慢邪见人。

除夙有灵骨,方能到这里得转身一路。既能转身,即能转物。既能转物,方谓之了义人。既了其义,即了此心。既了此心,试于了处微细揣摩,元无可了;于无可了处,剔起便行。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种种变化,成就一切法,毁坏一切法,七颠八倒,皆不出此无所了心。

正当恁么时,不是如来禅,不是祖师禅,不是心性禅,不是默照禅,不是棒喝禅,不是寂灭禅,不是过头禅,不是教外别传底禅,不是五家宗派禅,不是妙喜老汉杜撰底禅。既非如上所说底禅,毕竟是个甚么?到这里,莫道别人理会不得,妙喜老汉亦自理会不得。真如道人,请自看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示戒杀之要

【原文】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

你没有这么一点铁心肠,在这个世间还能出得去吗

铁围山外莲华国,这个莲华国指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充满...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大师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开示了念佛人如何...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

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佛教词典】骨壶

又作舍利瓶、舍利壶。遗骸火化后贮藏遗骨之容器。古时...

【佛教词典】阿槃陀罗

(杂名)译曰结界。为限寺院之境内者。饰宗记八末曰:...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我们佛教徒...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

净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

【推荐】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人际关系的图解

...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

世界四大干果之核桃

核桃,在国际市场上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