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净界法师  2021/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三宝物。三宝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的,特别是道场里面的东西,有很多是三宝物,只要是佛教共修的团体,比方说幡幢是供养佛陀的,这个属于佛物;比方说经架、盖经布、抚尺,这是供养法宝的,这属于法物;有些是供养大众师的,叫僧物。

这三种物都是有主物。你不要以为佛陀灭度了,佛陀的东西仍是有主物;法宝,虽然不是一个有明了性的人,但是只要这个信徒是发心用来供法的,也算有主物。那僧就不要讲了,僧团,供养大众师的更是有主物。

三宝物,它有三个重点,盗之结罪特重:

第一,体通十方。因为三宝物是来自于十方的供养,所以偷盗三宝物,是望十方众生结罪,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这个蒲团,你也可以用,他也可以用,任何人都可以用,所以这个犯罪的对象太广了。你偷盗了一个僧团的蒲团,你是跟十方众生结罪,这个债就还不起。

你偷隔壁的东西,你是欠他一个因缘,比较好还,因为他来生不见得会跟你相遇。但是你偷了三宝物,你是欠所有众生的债,你还不起了,因为它体通十方。这第一个,因为它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用。

第二,众生的慧命所依。三宝物,是给大家修行用的,每个人在三宝当中用功,法身慧命会增长。你盗取了三宝物,使令众生在修学当中有障碍,盗到最后蒲团不够用了;这本来是有幢幡的庄严,你把它盗取了,就不庄严了,所以你就直接影响到众生慧命的增上,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你障别人的道。这是第二个,众生慧命所依。

第三,是清净心所成。每个人供养三宝的心,都是很虔诚的清净心,清净心所成就的东西,你竟然用染污心去偷取,这个也是很严重。因为它的过程是清净心,每个人不管他是有钱没钱,都是省吃俭用,把自己的钱用来供养三宝,所以你这是障碍众生的发心,盗之结罪特重。

三宝物,这第一个,是有主物。

第二个是人物。就是一般人,这是某一个人的物,当然是结重,结重的话就是上品不可悔罪。

第三个非人物。非人是什么?我们解释一下。在律上所谓的非人,有两种情况:第一个,鬼神;第二个,畜生,这两种情况叫非人,他不是人。那么非人物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有主的,望主结重,它是有主人的。比方说,你看到一只小狗,这小狗的脖子上有一个很漂亮的金色项链,你把这小狗的项链给偷过来。这种情况又有两种情况:这只狗如果是一只野狗,没有主人的,你望这只狗结轻,因为它不是人,那么你是犯轻罪;如果这只狗是有主人的,望主人结重。这样懂吗?

就是看这个动物,你把它偷过来,这个动物到底是有没有主人的,只要有主人的,你就不是对望这只狗,因为这个狗是系属于主人,所以你是对望主人来结重。如果这只狗是一只流浪狗,你把它偷过来,那没有主人的,你就对望这个畜生结轻罪。这是这样子的。

那么非人的情况,我们解释一下。非人就是说,它是供鬼神的。比方说放蒙山,道场准备的东西,还没有供鬼神之前,这是有主物,属于人物,甚至于属于三宝物。所以放蒙山之前,你偷东西,犯重。那么如果说这个蒙山已经施食给鬼神了,属于鬼神的东西了,你再去偷,犯轻。因为这时已经把这个东西布施给鬼神了,你再去偷,望鬼神结轻罪。

所以有主物基本上就三种,你把这三种弄清楚了,大概就知道它的状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砍树取果

在一座宫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树,结出的果实...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

尊者降龙记

佛灭度后的七百年,在罽宾国,有一只恶龙王,名叫阿利...

持律弘教的慈舟法师

慈舟律师行解精进,弘传华严而希心莲宗,与弘一律师同...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修行人为什么一定要受戒

问: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答: 凡夫修...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现代人为何活得这么累

如果把社会中的人,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

香欲的过患

庚三、明香欲过患 这个香是鼻根所对的境界。 三、诃香...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

【佛教词典】灭尽妙离

灭是灭一切烦恼,尽是尽生死之业,妙是妙应真常,离是...

【佛教词典】名望

(杂名)名誉德望也。唐僧传(玄奘传)曰:久持名望,...

工作时需要说谎该怎么办

问: 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非常好,但工作时需要大...

八种食物让你远离癌症

1)茄子:霜打的茄子是好药 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缘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异,云何得作出家因缘?经云:...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

鱼王悲心救饥民

久远之前,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发心布施...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

【推荐】被玩坏了的「开光」

开光是许多宗教都有的宗教仪式。在我国,佛教中有开光...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这五种事情,很容易会折损清净智慧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

那么有没有的来的话,我们这里再给大家点及一下。首先...

同登彼岸,不为渡河,是为度梦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现在我们站在的地方呢,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