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惟觉长老  2021/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依此心;若离此心,无别有法。因心即果觉,无二无别,但用此心,正智如如,菩提果自成。

因果是这个世间的定则,任何人都离不开因果;它是一种法则,有因一定有果。佛法的真理,并不是佛发明出来的,而是佛以智慧观察这个世间,所看到的真实道理,见事说事,见理说理。就像佛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因此告诉我们人有三世因果,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因果通三世。

“因果”不是消极的,而是最积极的。现在种什么因,未来就得什么果;先有因,而后感果。例如:我们对人很客气,别人也会对我们很客气,这就是因果。学生在学校念书,也是有因有果,现在努力勤学、很用功,这就是因;将来一定能够得到好成绩,这就是果。

我们早上到公园里去,遇到不认识的人,你跟他说:“早上好!早安!”他也会马上回应:“早上好!早安!”这就是因果;如果你不理他,他也不会理你,没有因,就没有果。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就能观察到的因果。

众生在迷惑当中,不知道因果的道理,不明白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而菩萨则不同,菩萨“知因识果”,知道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能够知因识果,就能面对因果、改变因果。什么是改变因果?知道是坏的因,现在绝对不去做,将来就不会受恶果;知道是好的因,现在就要努力去做,将来一定是好的果报。了解因果的道理,就知道一切都操之在己。

善念存 福德至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在因果当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侥幸、偶然的,一点一滴、一饮一啄,皆有前因。因缘果报的道理真实不虚。

“因”就是一个人福德智慧的来源。同样是做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本?就是福德因缘不同的缘故。世间人常说“人算不如天算”,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天”就是因缘果报。“天”有先天、后天,先天是过去所修的福德,后天是现在所结的人缘、所修的善法;假使过去没有修福德,现在又不知道结人缘、修善法,做事当然就不容易成功。

以前有一位开计程车的居士到山上来诉苦,他说:“师父!您教我们修行学佛,但是开计程车实在很难赚钱,这样我也没办法修行学佛了!”为什么呢?他说:“我开计程车很倒霉,经常会遇到超车抢客人的问题,前面的客人本来是拦我的车,但后面的车一下就超过去、把我的客人载跑了,真是气人!再说,一天的时间有限,遇到堵车时,一堵就是半个钟头、一个钟头,既浪费时间,又没办法赚钱;这两件事情,实在让我无法忍受!”

师父告诉他:你要改变观念、发心修行,观念转过来了,开计程车就是修行。怎么修?要把握一个原则,开计程车虽然是为了赚钱,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发心、发广大心。首先,要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告诉自己,现在开计程车,就是在修菩萨行,凡是来坐车的人,都要对他客客气气,还要把车子整理得很舒适、清洁,让坐车的人心生欢喜。

同时,自己的穿着也要注意清洁、整齐,不要让人家看了生厌烦。如果遇到乘客付费时差几个零钱,你就不要计较了,跟他结个缘、布施给他。平时你拿一块钱、两块钱送给人家,人家还不一定愿意接受;借着开计程车的机会,假使一天有几十个人来坐车,你和每一个人都结一块钱的缘,这样来修布施,福德慢慢就会增长。

再其次,如果有乘客东西掉在车上,不要占为己有,要有这样的发心。一般人没看到钱财时,都自认为自己很清净,不会起贪心、盗心;但等到钱财一现前,看到车上有一堆钞票、美金,可能就会见财起意。所以要发心,凡是乘客掉在车上的东西,无论贵贱,统统送到派出所去,这样一发心,就有福德。

古德云:“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福德是从我们起心动念产生出来的,时时刻刻起善念,福德就会增长。即便没遇到这样的事,但因为我们内心已经有这样的发心,一样也能增长福德。

假使遇到其他人超车、把客人载跑了,我们就发起布施的心,这么想:“这个客人本来是我的,我现在修布施,把这个客人让给你载。”这样一想,自然就心开意解。遇到堵车时,就趁着这个因缘来用功。我们平时一天到晚都很忙,现在因为堵车,有了一段空闲时间,一方面在车上休息,一方面这念心要保持平静;这念心平静、宁静,不打妄想,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修定,这样就是在修行。

如果遇到生病的人,不论远近,要发心载他一程;遇到出家的师父要坐车,你就发心供养师父、供养僧宝;不管有没有遇到,只要心中有这样的发心,就能增长福德。

这位居士听了,依照师父的话去做,结果才过一个月,生意好得不得了。他说:“师父!我现在开车,从早开到晚,饭都没时间吃;常常是准备要吃饭了,结果又有客人上车了!”这就是福德。我们想一想,开计程车的人很多,技术一样、车子一样,也同样都是在台北市,但有的人赚钱,有的人却赔了本,一天载不到几个客人、最后连计程车都卖掉了,这就是福德不同的缘故。

在世间做任何事情,都要靠福德因缘。福德,一种是过去努力得来的,一种是现在修来的;如果过去没有修,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自己的福德一定可以增长。

正信因果 步步光明

佛法讲:“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佛教导弟子要正信因果:现在种什么因,将来一定得什么果,这就是因果的道理。古人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要想登上最高的山,必须从山下一步一步地爬上去;“行远必自迩”,要想到达远方,也是从近处一步一步地走过去,这就是因。

所以要想将来有前途、事业成就,就要从因当中去努力,充实自己的学业、技能,培养自己的德行;要想成佛、成菩萨,也要从因当中去努力,“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做人是最重要的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要想成佛、成菩萨也不容易。

无论世间、出世间,任何事情要成就,都有一个因。做人,是以守五戒为因。生天,若是欲界天,就要以十善为因;若要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就要以修六行观为因。修行要想超凡入圣,也是如此。证罗汉果,是以四谛为因;证缘觉果,以十二因缘为因;想成菩萨,就要修六波罗蜜;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六波罗蜜修行圆满,就能成就佛道,这属于渐修。

若是顿悟法门,“顿悟自心,直了成佛”,必须先明白这念觉性、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如禅宗祖师所说:“性即是佛”、“心即是佛”,这就是因、这就是道。道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这是最真实的,不用向外求,向外是求不到的。

有的人虽然也知道心性的道理,却不相信因果,这还是颠倒,一样无法与道相应。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一旦弄错了,就是南辕北辙;因要正,才不会走错路、走远路。

因地耕耘 行道在心

儒家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念心很微细、很微妙;能够相信因果的道理、明白这念心,起心动念自然就符合因果,这念心时时刻刻起好的念头,心当中都是光明,就是好的因;有好的因,将来就会感好的果。

古人有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譬喻我们这念心,这念心起善念,发之于口,行之于身,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有功德,在世间做人做事,一切事业都能成就,将来所感的果报就是天堂、就是佛国净土,这就是“水能载舟”。

相反地,如果这念心起恶念、起贪瞋痴,心当中就是黑暗、愚痴,因而生出许多妄想、烦恼;发之于口,口业就不清净;行之于身,身体就会造恶业。因能感果,这样的人生,愈走愈黑暗,将来就到黑暗的地方去,这就是“水能覆舟”。

古德说,没有天生的弥勒、自然的释迦,你看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成就了种种的功德、智慧,乃至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这些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过去到现在不断努力,所成就的果报。一般人都知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就是因,有了好的耕耘,将来一定有好的收获。

有因一定有果,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所有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佛法引导我们在因当中修行,走向光明的道路,明白因果的道理、正信因果,这一条路就找到了;建立因果的观念,再来打坐、用功修行,就能很快与道相应。

我们这一生能够听经闻法、修行,是过去的因、感现在的果;现在又发菩萨心,修福修慧、建设道场、护持佛法、精进用功,这就是菩萨的因,有了这个因,未来一定能够得解脱,成就菩萨果、乃至无上佛果。佛法带给我们无穷尽的希望、福报、慈悲、智慧;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福慧双修,一定能够成就菩提大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马无夜草不肥,人有外财不发

干了亏心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但天知、地知、鬼神知,...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沃尔玛老总的故事

萨姆沃尔顿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工。靠着微薄...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

纵有积山之罪,亦有冰消之期

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乌云密布...

圣严法师《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断向我抱怨,说她的儿子因为...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鸡蛋真的很有营养吗

很多人认为鸡蛋是人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每天都要进补...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

掉举的三种情况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

【佛教词典】菩萨三修学

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举出等觉菩萨之三种修...

【佛教词典】甚深甚细

【甚深甚细】 p0880   无性释一卷十三页云:言甚深者...

历观古人,无一不从辛苦中来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

都是归于你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

【推荐】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问: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答: 一个加...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

百忍成金

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