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净界法师  2021/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初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父母所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灵峰宗论》)

这以下讲到蕅祖开悟的相貌。次年夏,蕅祖是在二十四岁出家,出家以后他对这个性、相二宗之间的矛盾现象生起了疑情,然后开始到径山去坐禅(径山是一个地方),去参禅。那么他到二十五岁那一年,逼拶功极,这个拶就是很深入,不是很浅啊,就是他那个用功啊,很深入、很深入地观察他的身心世界的相貌,那么可以说用功到一个极处。突然间心中出现了一分的光明,一念的相应慧现前,这个时候,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就是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就是我们这念明了光明的心,它本来是我们现前的这种根尘识,根跟尘,所障碍住了,那个了别功能被根尘障碍住了。

这个时候迥脱根尘,根尘脱落,一念清净光明的心性现前。这个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它的意思是说,这个人他坐在蒲团,旁边人说你还坐在蒲团;是的,我的身心世界还在,你表面上看过去,从业感的角度,我的身心世界还在,但是我心中的分别已经解脱了对身心世界的执着,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时候他内心当中感到身心世界都脱落了,一念清净光明的心性现前。

这个时候呢,他得到一个很大很大的觉悟,因知此身,这个知就不是我们平常这样的很粗浅的理解,是胜解,就是很坚定的理解--我们现在这个色身,从无始劫以来它是怎么个情况呢?当初出生,随处灭尽,就是刹那刹那地生灭,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当然它不是父母所生啊,怎么会有呢?也不是上帝创造的,是我们一念的坚固妄想所创造的影像,我们那一念的爱取的执着,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父母所生也。

蕅益大师他这个地方所悟的,是悟到了大乘的空性。小乘的空性跟大乘的空性是不太一样,小乘在讲我空的时候跟大乘是一致的,五蕴无我这是一致的。但是在讲法空的时候,小乘的学者在解释法空是讲灭色起空。灭色,这个色法要消失了以后空性才现前。换句话认为,空性跟色法是对立的,当你色身还在的时候,他不安立这个是空。那么这个就是有一点法执的味道了。所以他那个空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才现前。

那么大乘的思想是说,你现在有胞胎,但是你能够明白你现前这个色身、这个胞胎啊,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刹那刹那生灭,有等于没有。那么大乘的空性是当下的,他那个觉照是当下就是空,为什么它空呢?因为它不真实,如梦如幻。

所以,蕅祖他这个空性啊是深观到,所谓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那是一种深般若。其实蕅祖这次的开悟对他后来的自修、弘法有很重要的影响力。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修行者,如果讲严格一点,修行不从这个地方去出发的话,那么一切的,“六度无般若,空成有漏因”。这个深观般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就是你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初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父母所生也。”这个是从有相的境界悟入到无相的空性。

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那么从今以后呢,他对性相二宗的道理完全透彻,知其本无矛盾,佛法的思想会归到真理的时候是一如无二如的,这个时候,一切的经论乃至禅宗的公案啊完全都现前,完全通达明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

法性本来空寂,但是因果丝毫不爽

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明心见性并不难,悟后起修才是个大问题

【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得念:得到正念,总持就是说...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

普陀山「观音跳」的内涵义理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普陀的又一处圣...

【佛教词典】阙过

(术语)对于支过而言。因明作法中或不陈言,又虽陈言...

【佛教词典】拔戎迦尔居

西藏佛教迦尔居派支派之一。亦译作勃隆迦尔居。十二世...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心向素时即已放下屠刀

心向素食亦是放下屠刀的一种形式,对于自己的精神宣示...

佛法修学,以智慧为先导

去年和今年的九月,末学去大庆接受由净界法师亲自传授...

星云大师《生死泰然》

死亡是历来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但是时代的进步,生死...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

谁主宰吉凶

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

圣严法师: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

有句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意思是指,连泥塑的娃...

省庵大师论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自己就是苦难的众生

「心里若是烦恼纠缠,自己就是苦难众生。」上人表示,...

一边念佛一边追剧,这样是没用的

念佛就要时时刻刻心中要有佛,用这个声音先摄住我们的...

念佛别怕妄想,不后悔,不怀疑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