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净界法师  2021/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就进不了禅定了。这个禅定的浅深有四禅:

我们先看第一个初禅,看看初禅的相貌。

初禅,亦名“离生喜乐地”,谓行者禅定初成,内心已离欲界五欲,而生起初禅之喜乐。此中行者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心中犹存觉、观二种粗细之心理活动,是名“初禅”。

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地。这个“生”指的是什么呢?离开了欲界的五欲叫作生,他远离了欲界五欲的需求。他身心出现什么呢?出现两种的感受“喜”跟“乐”。这个“喜”是比较粗重的,它是种粗重的快乐;这个“乐”是比较微细了。

在唯识学上说,这个“喜”跟“乐”就像一只鸟,一只鸟要飞到空中的时候,它振动它的翅膀,这个是比较粗重的动作叫作“喜”;它在空中飞翔的时候,它的翅膀只要保持平衡就好,那个就是“乐”。就是刚开始从平等的感受要生起快乐的时候,是先喜,喜是很粗重的。慢慢慢慢快乐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保持稳定的时候叫作乐,比较精细。所以他这粗细两种快乐都具足。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禅定初成。这个人他到过欲界定,到未到地定,最后才达到初禅,他也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修行。他要修专注,要调伏欲望,要减少饮食睡眠,有很多的功课要做。这个时候,他那个初禅成就以后,就不再需要前面的粗重的五欲了。一个人在修禅定的过程,他要勉强自己调伏五欲。但是他得到禅定以后,自然不需要五欲,因为他有更好的东西。

所以在因地的时候他是调伏,在果地的时候叫作脱落,他自然就不需要。所以他产生这种初禅很殊胜的喜乐。这个时候——“身心凝然”,第一个他是寂静不动;第二个,他身体会产生变化。前面身心凝然,是指他的内心状态是寂静不动的。这以下讲他的色身变化,他的毛细孔开始自动地呼吸。他是怎么呼吸呢?“入无积聚,出无分散”,特别的顺畅。

这个禅定人,在止观的书上说,他散乱的心慢慢地收回来。比方说,他注意呼吸或注意佛号——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我们一般是心光外泄,心的能量是散乱的,今天攀缘这儿,明天攀缘那儿。他把那个心的能量慢慢集中起来以后,变成一个强烈的水柱的时候,你的身体产生变化。

第一个,最重要就是身体那个地水火风,风大生起了,你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气息,从丹田开始生起,然后慢慢慢慢周遍身心,它会有一种很殊胜的气息。禅定的力量,那个气息改变就是一个征兆。所以一个人要得禅定,第一个先产生气,精气神的气。因为他的精神集中,所以他精力的能量加强,由精转成气,由气再提升为神,所以他的气开始生起的时候,这是禅定的最重要的征兆。他不需要靠鼻孔呼吸,他全身毛孔都开始呼吸,而且他的气息是周遍身心。

但是初禅也有缺点。他有觉观两种粗细的活动。这个觉观我们解释一下。

这个觉观是怎么来,为什么禅定的喜乐当中又有觉观呢?因为他是从欲界慢慢爬上来,欲界有贪爱烦恼,禅定是进不去的。你整天打坐,你只要烦恼没有调伏,你进不去禅定。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关卡。所以他必须要修观,观身不净。观察我们色身是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内相不净;然后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利用九孔慢慢排出来。所以他慢慢慢慢观察,我们色身是不可爱乐的,这个时候他对男女色身的爱取,慢慢地调伏了。

慢慢地他那个波浪调下来了,这个时候他才能由专注力跟不净观两种加持力,从欲界而进入到禅定。所以,他这个觉观是帮助他脱离欲界,进入禅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助缘。当然这个地方入了禅定以后变成累赘了。他前面透过觉观的智慧,从欲界把他带到初禅,但是他到禅定的时候,他这个觉观的波动对他禅定的寂静产生了干扰,我们到二禅就会说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制心一处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问: 现在常见的工作环境是,电脑萤幕同时开了好几个...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淫根在于心意识,非指身体器官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

问: 请示法师,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为何? 净界法师答...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

【佛教词典】四种秘密

复次有四种秘密,由此秘密故于方广分中一切如来所有秘...

【佛教词典】不足数五分一人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五分中病人背说戒者,正判别众...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

临终由于病痛不愿念佛求往生,该怎么办呢

问: 师父!亲人平时也念佛,但临终时由于病痛完全不愿...

为了将来的自己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

凭一只死鼠致富的乞儿

佛陀广开法门,希望弟子能通达佛知见、力行佛本怀之法...

善恶随行

佛陀有一次到拘利城教化,拘利城的城主善觉王是耶输陀...

【推荐】借恶缘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

我们如果修行念佛法门,奉行净业三福,但为世间的尘劳...

宽严法师:六度与生死轮回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吗

有人说,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这个观念是错误...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什么是世俗谛与胜义谛

问: 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 世俗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