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  2022/05/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说一乘。思益平等如如华严纯真法界。圆觉建立一切。楞严含裹十方。大集染净融通。宝积根尘泯合。涅槃咸安秘藏。净名无非道场。统摄包含事无不尽。笼罗该括理无不归。是以一法千名。应缘立号。不可滞方便之说。

迷随事之名。谓众生非真。诸佛是实。若悟一法。万法圆通。尘劫凝滞。当下冰消。无边妙义。一时通尽。深彻法源之底。洞探诸佛之机。不动微毫之功。匪移丝发之步。优游沙界。遍历道场。何佛刹而不登。何法会而不涉。无一相而非实相。无一因而非圆因。恒沙如来。焕若目前。十方佛法。皎然掌内。高低岳渎。共转根本法轮。大小鳞毛。普现色身三昧。处一座而十方俱现。演一音而沙界齐闻。谈玄显妙。而不坏凡伦。千变万化。而未离真际。与三世佛一时成道。共十类生同日涅槃。

击法鼓于魔宫。震法雷于邪域。履逆而自顺。处刚而自柔。临高而不危。在满而不溢。可谓端居绝学之地。深履无为之源。入众妙之玄门。游一实之境界。无一法本有。无一法始成。泯中边绝。前后印同。异一去来。万境齐观。一际平等。明知三宝常现我土。不烧梵音恒闻慧光。常照此大寂三昧。金刚定门今古咸然。圣凡齐等。如一滴之水与渤澥之润性无差。若芥孔之空等。太虚之容纳。非别信之者功超远劫。明之者只在刹那。

此一际之法门。真无方之大道。聚一尘而非合。散众刹而非分。和光而不群。同尘而不染。超出而不离冥合而无归。养育凡圣。而无质像可观。兴建法界。而无名字可立。依荫草木。笼罩古今。遍界遍空。穹苍不能覆其体。常照常现。铁围不能匿其辉。无住无依。尘劳不能易其性。非纯非杂。万法不能隐其真。阒尔无声。而群音揭地。荡然无相。而众像参天。相入而物境千差。相即而森罗一味。不从事而失体。非共非分。不守性而任缘。亦同亦别。

是以即性之相。故无妨建立。即理之事。故不翳真常。以空之有故。岂碍繁兴。以静之动故。何亏湛寂。言一则大小相入。言异则高下俱平。言有则理体寂然。言无则事用不废。虽起而常灭世相含虚。虽寂而恒生法界出现。任动而常住。万化不移。任隐而恒兴。一体随应。无假而幻相和合。无实而真性湛然。无成而异质交辉。无坏而诸缘互绝。境虽现而无现性。智虽照而无照功。寂用非差能所一际。状同净镜。万像而不能趒形。性若澄空。众相而不能离体。为常住藏作变通门。湛尔坚凝恒随物化。纷然起作不动真如。男身没女身彰。

东方入西方起。当存而正泯。在卷而恒舒。普注而不迂。俱遍而无在。举一尘列无边刹土。指一念树无尽古今。居一相而非升。即净随染。骤五趣而不坠。处浊恒清。外望无盈余。内窥无积聚。触目而不见。满耳而不闻。盈怀而无知。遍量而非觉。本成而非故。今现而非新。不磨而自明。弗莹而自净。可谓妙体常住。灵光靡沈。至德遐周。神性独立。众妙群灵。而普会为万法之王。

三乘五性。而冥归作。千圣之母。独尊独贵。无比无俦。实大道源。是真法要。玄踪不定。任物性以方圆。妙应无从。逐机情而隐显。是以本生末而末表本。体用互兴。真成俗而俗立真。凡圣交映。此显彼而彼分此。主伴齐参。生成佛而佛度生。因果相彻。境无自性而他成自。心无自性而自成他。理不成就而一即多。事不成就而多即一。相虽虚而恒冥一体。性虽实而常在万缘。虽显露而难以情求。任超绝而无妨大用。纵横幻境。在一性而融真。寂灭灵空。寄森罗而显相。谛智相发。染净更熏。随有力无力而出没无恒。逐缘成缘散而卷舒不定。相摄则纤尘不现。相资则万境俱生。

来如水月之顿呈。去若幻云之忽散。动寂无碍涉入虚融。互夺互存灵通莫测。不出不在妙性无方。智海滔滔。包纳而无遗纤芥。灵珠璨璨。照临而不显微毫。若真金随异器以分形。千差不碍。如湛水腾群波。而显相一体无亏。俱是俱非。亦邪亦正。不有而示有。杳若梦存。无成而似成。倏如幻住。依空源而起尽。法法无知。随化海以兴亡。缘缘绝待。是以五岳穹崇而不峻。四溟浩渺而不深。三毒四倒而非凡。八解六通而非圣。悉住真如寂灭之地。尽入无生不二之门。施为大解脱中。重重无尽。显现不思议内。浩浩难穷。岂可立其始终定其方域。

何必崇真斥妄厌异欣同。欲坏幻化之身。拟断阳焰之识。不知念念释迦出世。步步弥勒下生。分别现文殊之心。动止运普贤之行。门门而皆开甘露。味味而纯是醍醐。不出菩提之林。长处莲华之藏。晃晃而无尘不透。昭昭而溢目腾光。岂劳妙辩之敷扬。谁待神通之显示。动止常遇明暗不离。非古盛而今衰。岂愚亡而智现。语默常合终始冥通。

初祖岂用西来。七佛何尝出世。是以心空则天地虚寂。心有则国土峥嵘。念起则山岳动摇。念默则江河宁谧。机峻而言言了义。志彻而念念虚玄。器广而法法周圆。量大而尘尘无际。意地清而世界净。心水浊而境像昏。举一全该。坦然平等。宛尔具足。唯在正观。万法本只由人。真如自含众德。无念而殊功悉备。无作而妙行皆圆。不运而成灵智。法尔无求自得。妙性天真方知。理智圆融大道无外。绝一尘而独立。

何众相以摐然。是则声处全闻。见外无法。岂玄黄之所惑。匪音响之能沦。如沧海之味混百川。犹须弥之色吞群鸟。无一名不播如来之号。无一物不阐遮那之形。岩树庭莎。各梃无边之妙相。猿吟鸟噪。皆谈不二之圆音。痴爱成解脱真源。贪瞋运菩提大用妄想兴而涅槃现。尘劳起而佛道成。从体施为报化。而未尝不寂。随缘显现法身。而无处不周。

实教法之所归。圣贤之禀受。群生之实际。万物之根由。正化之大纲。出世之本意。三乘之正辙。入道之要津。般若之灵源。涅槃之窟宅。盖以妙理玄邈大旨希夷。狂慧而徒自劳神。痴禅而但能守缚。实谓言思路绝。分别意穷。识智翛然。神清可鉴。空有双豁。根尘洞开。如窥净天。似临皎日。无一法门而不现。无一至理而不明。岂动神情。春池而稳探真宝。匪劳心力。赤水而自获玄珠。

观沙界于目前。指大千于身际。收群生于掌握。纳万汇于胸襟。不施一功。成就楞严之大定。不披一字。遍览普眼之真经。四句之义顿融。百非之路杳绝。竖彻三际横亘十方。为一总持号大自在。神光赫赫威德巍巍。尼干魄消波旬胆碎。烦恼贼飒然堕坏。生死军豁尔飘飏。爱河廓清慢山崩倒。逍遥物外无得无求。憺怕虚怀旷然绝累。虚空让其高广。日月惭其光明。然后则权实双游。悲智齐运。拯世若幻。度生同空。

涉有而不乖无。履真而不碍俗。若乾坤之覆载。犹日月之相须。示圣现凡。出生入死。持实相印。建大法幢。作一种之光明。为万途之津济。能令寒灰再焰。焦种重荣。永为苦海之迅航。常作迷途之明导。任运遮照随智卷舒。虽无知而万法圆通。虽无见而一切明现。但契斯旨体本自然。如群萌值春万物得地。十身顿现四智郁兴。犹如意幢若大宝聚。法财丰溢利物何穷。故号功德之林。乃称无尽之藏。岂有朝曦而不照。夜炬而不明者哉。

何得以限量心起分齐见。局太虚之阔狭。定法界之边疆。遂令分别之情不越众尘之境。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于寂灭海中奔腾识浪。于管中存见。向壁罅偷光。立能所之知。起胜劣之解。齐文定旨逐语分宗。蟭螟岂继于鹏程。萤照那齐于日曜。岂能一毛孔内纳十方之虚空。一刹那中现亿佛之世界。一一身而遍一切刹。一一刹而含无边身。乘高广之大车。展大千之经卷。升灯王之法座。餐香积之嘉羞。披迦叶之上衣。入释迦之正室。促多生于顷刻。掷世界于他方。腹吸风轮口吹劫火。变丘陵为宝刹。移净土于秽邦。

一毫中放无尽之光明。一言内演难思之教海。此乃群生之常分。与众圣而同俦。无一法而不然。但有心而皆尔。非假变通之力。不从修证之因。德量如然尘毛悉具。一香一味。同栖灭尽定门。蠢动蜎飞。不昧灵知寂照。何得遗山认培弃海存沤。劣志卑心而自鄙屈。翻乃持神珠而乞丐。守金藏以贫穷。辜负己灵埋没家宝。或舍离而保持偏正。或绝分而甘处尘劳。或认妄而谬附邪宗。或执权而劳修渐行。或认位高推于极圣。或积德望满于三祇。不知全体现前。犹希妙悟。岂觉从来具足。仍待功成。不入圆常终成轮转。

只为昧于性德。罔辩真宗。舍觉循尘弃本就末。挂有无之魔罥。投一异之邪林。宰割真空分罗法性。依尘生灭随境有无。执断迷常骤缘遗性。谬兴知解错倒修行。或和神养气而保自然。或苦质摧形而为至道。或执无著而桩立前境。或求静虑而伏捺妄心。或刳情灭法以凝空。或附影缘尘而抱相。或丧灵源之真照。或殒佛法之正因。或绝识凝神。受报于无情之地。或澄心泯色。住果于八难之天。或著有而守干城。或拨无而同兔角。或绝见而居暗室。或立照而存所知。或认有觉是真佛之形。或效无知同木石之类。或执妄同究竟之果。如即泥是瓶。或妄缘趣解脱之门。似拨波求水。或外骋而妄兴梦事。或内守而端居抱愚。或宗一而物象同如。或见异而各立法界。或守愚痴无分别而为大道。或尚空见排善恶而作真修。或解不思议性作顽空。或体真善。妙色为实有。

或沈机绝想。同有漏之天。或觉观思惟。堕情量之域。或不穷妄性。作冥初之解。或昧于幻体。立空无之宗。或认影而为真。或执妄而求实。或认见闻性为活物。或指幻化境作无情。或起意而乖寂知。或断念而亏佛用。或迷性功德。而起色心之见。或据毕竟空。而生断灭之心。或执大理而顿弃庄严。或迷渐说而一向造作。或据体离缘而坚我执。或亡泯一切而守己愚。或定人法自尔而堕无因。或执境智和合而生共见。或执心境混杂。乱能所之法。或着分别真俗。缚智障之愚。或守一如不变而堕常。或定四相所迁而沉断。或执无修而祛圣位。或言有证而背天真。或耽依正而随世轮回。或厌生死而丧真解脱。或迷真空。而崇因着果。或昧实际。而欣佛厌魔。或着随宜所说。而守语为真。

或失音声实相。而离言求默。或宗教乘。而毁自性之定。或弘禅观。而斥了义之铨。或斗奇特。而但顾出身俄沈识海。或作净洁。而推求玄密返堕阴城。或起殊胜知解。而剜肉为疮。或住本性清净。而执药成病。或寻文探义。而饮客水。或守静居闲。而坐法尘。或起有得心。谈无相大乘。或运图度想。探物外玄旨。或废说起绝言之见。或存诠招执指之讥。或认动用。而处生灭根源。或专记忆。而住识想边际。或安排失圆觉之性。或纵任亏入道之门。或起身心精进。而滞有为。或守任真无事。而沈慧缚。或专系念勤思。而失于正受。或效无碍自在。而放舍修行。或随结使。而恃本性空。或执缠盖。而妄加除断。或保重而生法爱。或轻慢而毁佛因。或进求而乖本心。或退堕而成放逸。或语证相违而亏实地。或体用各据而乖佛乘。或守寂而住空。失大悲之性。或泯缘而厌假。违法尔之门。或着我见而昧人空。或迷现量而坚法执。或解不兼信。而滋邪见。或信不兼解。而长无明。或云人是而法非。或称境深而智浅。或取而迷法性。或舍而乖即真。或离而违因。或即而忘果。或非而谤实。或是而毁权。或恶无明。而背不动智门。或憎异境。而坏法性三昧。或据同理。而起增上慢。

或贬别相。而破方便门。或是菩提而谤正*轮。或非众生而毁真佛体。或着本智而非权慧。或迷正宗而执化门。或滞理溺无为之坑。或执事投虚幻之网。或绝边泯迹违双照之门。或保正存中失方便之意。或定慧偏习焦烂道芽。或行愿孤兴沉埋佛种。或作无作行修有为菩提。或着无著心学相似般若。或趣净相而迷垢实性。或住正位而失自本空。或立无相观而障翳真如。或起了知心而违背法性。或守真诠而生语见。服甘露而早终。或敦圆理而起着心。饮醍醐而成毒。已上略标一百二十种邪。宗见解。并是迷宗背旨。失湛乖真。捏目生花。迷头认影。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畏影逃空扪风捉电。苦非甘种砂岂饭因。皆不能以法性融通一旨和会。尽迷方便悉溺见河。障于本心不入中道。匍匐升沉之路。缠绵取舍之怀。

于无心中强欲断除。向无事内刚求舍离。将法空为恚爱之境。返真智作想碍之情。长随八倒之风。难出四边之网。竟不知理即生死。恒与道冥妄本。菩提从来合觉。明常住暗水不离冰。灵智常存妙用无尽。何乃遏想念而求湛寂。断烦恼而证真如。妄作妄修自难自易。且灵觉之性本非秘密。如来之藏实不覆藏。故知圆常之理不亏。信解之机难具。如针锋上无边身菩萨。似藕丝悬须弥卢之山。唯叹希奇罔知所措。如水母土蜂之类。犹汰沫屈步之徒。历劫他求终朝取相。不自暂省返照回光。货鬻衣珠承绍家业。

但争空花之起灭。定认眚影之是非。去淳朴而专尚浮华。丧根源而唯寻枝派。可谓遗金拾砾掷宝持薪。是以众圣惊嗟达人悲叹。都谓不到实地。未达本心。妄识浮沉缘心巧伪。遍计所执现似外尘。人杌绳蛇横生空见。不知万法无体一切无名。从意现形因言立号。意随想起言逐念兴。想念俱虚本末非有。是以三界无物万有俱空。邪正同伦善恶齐旨。全抛大义莫返初源。于无心中妄立异同。就一体内强分离合。自他才立逆顺随生。起斗争之端。结惑业之始。织是非之致网锁憎爱之樊笼。

观镜像分妍丑之心。聆谷响兴喜怒之色。责化人之心行。保幻物之坚牢。汲焰水而欲满漏卮。折空花而拟栽顽石。能所双寂事理俱空。既造惑因不无幻果。欲知妙理唯在观心。恒沙之业一念而能消。千年之暗一灯而能破。自然不立名相。解惑寂然。岂有一物当情。万境作对。取舍俱丧是非顿融。众翳咸消豁然清净。无非不思议解脱。尽是大寂灭道场。视听俱忘身心无寄。随缘养性逐处消时。犹纵浪之虚舟。若凌空之逸翮。纵横放旷任迹郊&#;。普劝诸后贤。但遵斯一路。闻而不信。尚结佛种之因。学而未成。犹益人天之福。此乃群经具载。诸佛同宣。非率尔以致辞。请收凝而玄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人体自身拥有的31味心药

为了充分发挥心药作用,31个心你必须知道,这就是开心、...

心里放不下是自己没有智慧

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给人感动也是一种布施

有一个妇人,年轻时就欢喜打牌,几乎到了一天不打牌,...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就是为了这最有意义的一喊

净土缘起的第六大缘起,就是染土本空。为什么要说净土...

忍辱波罗密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

饬终须知

众生心性 与佛同俦 由迷背故 轮回不休 如来慈悲 ...

佛教不同于天神地祗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

【佛教词典】建立支缘

建立支缘者,谓习气故、引发故、思惟故、俱有故。建立...

【佛教词典】生死轮

(喻)众生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生死,有如载人运输的车轮...

略论佛教的时空观

人类对宇宙时空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众说纷纭,可谓...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庐山东林寺帮扶困难寺院公告

经常住会议研究决定,本寺院拟帮助100所因疫情影响的中...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

这个色身是念念迁谢,新新不住的

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

中国现存的古代大佛【组图】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

从佛法的角度看业力与命运

常有人问:佛教徒(或佛教)认不认为有命运的存在?答案是...

打猎的果报

隔壁的刘某吆三喝四,呼朋唤友,赌牌下馆子,拉帮结派...

寿康宝鉴之戒淫格言

※张三丰真人说: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