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明海大和尚  2021/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与我们要见的心性并不是两个东西,它是我们依我执而产生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在这个习性上,我们安立这么一个名字,叫它分别心。并不是说真的有一个心是分别心,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心叫无分别心。都是一个。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唯识宗就讲要转识成智,是转,不是两个。

但是分别心这个东西是最难对治的。无始以来,我们的分别心有两类:一类是后天熏习出来的,叫“分别我执”;一类是与生俱来的,叫“俱生我执”。“分别我执”跟我们出生的家庭,生活阅历,所受的教育等等,都有关系。比如以我个人来说,我是南方人,到北方来以前,吃饭首选米饭,后来在北方生活了几十年,可能首选就不是米饭了,而是面食。

你看,后天形成的这种分别,跟环境有关,它改变起来不算太难。但是与生俱来的“俱生我执”,力量很强,根深蒂固,它是我们生命中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我们一切的行动、一切的语言、一切的念头——只要一动念头,一产生认识活动,一定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所以,想要转化这种与生俱来的分别习性,何其难也。那么参话头,是我们入禅的一个下手处,就是要在话头上面死掉我们的分别心,或者把这个分别心停歇下来。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修行很好的大居士,叫傅翕,世称傅大士,他写过一首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空着手,但是又拿着锄头;走着路,同时又骑着水牛;人在桥上走的时候,桥流水不流。我们知道流水在桥下,一直在流动,但这里讲“桥流水不流”。

依我们的分别心,空着手和拿着东西这两者是矛盾的嘛;一个人在步行,同时又骑着水牛,这也是矛盾的;桥是稳固不动的,水在不断地流动,但是现在他说桥在流动,水没有流动。这几句话全都违反我们平时的心意识。在我们分别心的常态下,这几句话都是不合乎情理、不符合逻辑的。其实这个偈子,就是要对治我们的分别意识。

所以参话头,不管是参“谁”,还是参赵州的“无”,特别是赵州的“无”,它首先要对治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所有的话头,在意识上、在逻辑上、在情理上都没有办法理解,所以在这个话头下必须要死一番。这个死一番是什么意思?就是死掉分别心。要有这么一个过程。

唐代百丈禅师座下有位沩山禅师,沩山后来在湖南也自己开山了,成为一代宗师。他在百丈禅师座下的时候,跟他一起学禅的还有一位师弟,叫智闲禅师。有一天,有人过来跟百丈禅师说,智闲不得了,问一答十,辩才无碍。沩山禅师这时候已经开悟了,他知道他这个师弟并没有真正地开悟。

大家要注意,不管我们在嘴上讲得多么动听,看着多么有辩才,这些都是不能当真的。我们禅宗有一句话,就是在阎王那里这个不管用,是解决不了生死问题的。看起来辩才无碍,有可能是我们在学禅中,因为静坐而引发的一种慧力而已,但是它并不是真正内在的洞见。真正洞见到了佛性,生起了无漏慧,令自己的心智发生了颠覆,并不一定是这样。

所以沩山就去勘验他这个师弟,跟他做一番探讨,果然智闲机锋敏捷。所以沩山后来就来了一句:“你那些都别说了,你就回答一个问题,如何是父母生你以前的本来面目?”大家看这就是一个话头啊,父母生我们以前,我们是什么样子?有的人说父母生我们以前,我们在胎里面呢。不是!他这里是说,你在投胎以前是什么样子。当时智闲茫然无对,他就发狠,说,这一生我就不参禅也不修道了,就要把这个问题搞明白。

他说不参禅也不修道,是真的吗?其实,他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参禅。所以禅,它不是拿来说的,它是要实际去行。后来智闲就到了南阳慧忠国师的墓地,在哪里呢?在现在的河南、湖北、陕西交界的地方,就是在汉水上游的丹江口水库那里。南阳出过一位大禅师,是六祖的弟子,就是慧忠国师,曾经做过唐朝好几代皇帝的师父。

智闲禅师就在那个地方结了一个茅棚,开垦一块荒地。这是古代禅僧常有的作风,他只要有一些种子,在山里面有一块地,就能够过一种与世隔绝、独立不倚的生活。其实种地,要是细细地按照比丘戒来抠,还有一些不如法处,但是以这种独立不倚、与世隔绝的精神来说,它符合比丘的精神。

作为比丘,我们是要出家修道,为什么现在滋生出很多问题和烦恼呢?你可以讲现前的几个具体原因,但是追根溯源,最终是什么问题啊?说白了,最终根源是你要吃饭,你要穿衣,你要生存。为了生存,你就要依赖在家人;由于依赖在家人,所以就要跟在家人来往了;跟在家人来往,所以就有名闻利养,一切东西就都来了。古代禅僧的做派,他在悟道以前(悟道以后也有这样的),就自己一个人在山里面弄块地,自耕自种,自己解决一切问题。

虚云老和尚开悟了以后在终南山里面养道,他这是按照古人的做法,就是古人悟道以后,都要在山里闭关养道,那才叫闭关。虚云老和尚闭关的时候,自己种一点土豆,每天吃几个,自己解决。

智闲禅师每天除了种地劳动,一天到晚就在参,非要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搞清楚。他一个人与世隔绝在那里,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劳动的时候,他不经意间抛起一片瓦砾,恰好打到竹竿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就在这个清脆的响声之下,他开悟了。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他明白了。对于智闲禅师,这个问题不再困惑他了。

他开悟以后,说了一个偈子,“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我们内心本有的那个东西啊,它实际上是不需要修的,不需要增加,也不需要减少,没有办法染污它,也没有办法庄严它。“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动容啊,就是你不用开口,你在一笑之间,一蹙眉之间,扬眉瞬目之间,面容有变化,你就在弘扬古佛之道啊。这就是智闲禅师悟道的因缘。

就在这个地方,后来有很多人来跟他请教,所以就发展成一个寺院,叫香严寺,香严智闲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这个香严寺据说现在也恢复了。

智闲禅师开悟以后,沩山禅师又去勘验他。智闲禅师说:“去年贫,未足为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这个“今年贫,锥也无”,什么意思啊?他说他以前自认为内心完全无挂碍了——没有立锥之地嘛,其实现在才真正彻底放下了,不仅没有立锥之地,连锥也没有了。

所以“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话头,不是我们的分别心可以把握的,也不是你用现代的科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等可以去解释的,你也别拼命思维父母未生前我们在哪里,都没用。因为这一大堆的知识、逻辑思维啊,它不仅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反而会掩盖它。这些正是我们分别心发达的表现。

禅宗的话头,不是要把我们带向这些知识、逻辑里面,不是带向我们平时熟门熟路的那个方向。所谓熟门熟路的方向,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我们吃东西叫有味道,佛学里面也有一个词,叫“味著”。在分别心背景下,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或者心理活动,或者感官活动,包括我们的行为活动,都具有味著的特点。在平时的语言里,你都可以找到它的痕迹。比如说,你今天去石家庄逛了半天,回来以后,我问,怎么样啊,石家庄?你说,没意思。你看,没意思。没意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没味啊。

所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在分别境界的时候,都是一定要有味著的。我们这个分别心的意根,它也是要有味的,一定要有意思。它最怕的是什么?最怕没意思。但是话头恰恰就是没意思的,特别是赵州和尚“狗子无佛性”的“无”,就是没意思。但是没意思我们还不能放下它,还要在心地上去参究它,在没意思的这个方向,生生地走出一条路来,这就是参话头这个法门的奥妙之所在。但是你非要说它有什么奥妙,它也没有奥妙,没意思嘛。

我们必须要有勇气,有信心,朝这个方向全力以赴地努力,孤注一掷地在这里死一回。那你这个学禅哪,不论迟速,不管早晚,终有一天会到家。希望大家好好用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大和尚文章列表

我也可以为你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

达摩大师传授入禅门的四句口诀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

祖师禅的手眼

出家人有这样一句话,叫久住有缘,久坐有禅,说一个人...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

【佛学漫画】达摩大师

禅自拈花来,达摩苇上飘...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八种开发智慧的方法

今晚我们讲如何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够增长智慧...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

【佛教词典】食前

(术语)梵云布罗缚贺拏Probhakta,谓正午之时食以前也...

【佛教词典】三门三大侍者

(职位)禅家之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曰三侍者...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因为佛法这种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这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未成佛前,要先结人缘

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被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

人类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鸟问它的母亲,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母亲...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

逆境烦恼,最怕你下定决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当你下定决心,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