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净界法师  2021/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不可以,带名言的。但是你在真见道的时候是没有名言的,是无我无我所,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一切法不生的境界。但是你从真见道以后到了相见道,又出现名言了。但是这个名言是一种方便,你开始要去引导众生了。

你看六祖《坛经》上有一个南岳怀让禅师,怀让禅师他最初去参访六祖,六祖大师说,你从什么地方来?怀让禅师答不出来。禅宗讲话不是讲你的色身从里来。他问你这一念心,你这一念分别心是怎么有的呢?为什么有分别心呢?你从什么地方来?他答不出来。答不出来就在六祖大师的座下学习了八年。

你看,为了这句话,在六祖大师座下学习了八年,他有一天,哦,我知道了,他跟大师说,我知道我从什么地方来了。六祖大师又说,你从什么地方来?怀让禅师说,说是一物即不中,讲出一个东西,那就不是那种境界了,那个东西是离语言文字的。

六祖大师再继续考他,还有修证否?你这种理还可以修证吗?他怕他断灭。他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六祖大师说,是的,只此染污即不得,即是三世诸佛之所护念的正法,这个染污不得的清净心,就是三世诸佛所传的正法。染污即不得,修证即不无,就是一个中道的真如,染污即不得是离相,修证即不无是离开空。

所以,说一个真实见道的人,他能够假借语言文字来表达道的内涵,一定可以的。所以我们说一开始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里面体会道。你得到道以后,你也可以从你内心的道表达出很多的文字,而这些文字你不一定学习过,不一定,但是你能够模仿真见道所有的功能,以诸言说等善巧,来化度有情,来引导这些有情也能够悟入你心中所谓的道。这就是相见道,这个是后得智所收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有缘就能悟道

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但来此...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工穷力极本来面目现

看那无思无为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四威仪皆可参,要以...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五恶业所感的五脏五根病

佛教所说的业病,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又作业障病...

【佛教词典】仁和寺

日本真言宗御室派大本山。山号大内山。又称御室御所、...

【佛教词典】有随眠心

梵语 sānu?aya-citta。随眠,即烦恼。有随眠心,即指...

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种贪心吗

【原文】 客曰:弟子忆昔念佛,被人呵云,修行之人,当...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

减程送水

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

不要老是生活在怀疑之中

我有一个信众,他相信自己的命不好,非常迷信紫微斗数...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

善人为何得恶报?因为你只认识了一半

我们看见的世间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龄很大的都活...

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参禅人,无长远心

参禅人,无长远心。这一句话,粗不尽会。细向自己胸中...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出轨的配偶

问: 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经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