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净界法师  2023/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劝谏说:“某某人啊,我是为你好,你最好这件事不要做了。”你是用鼓励的心态,而不是以一种陷没心或治罚心来宣说,那么在律上说你可以有三次的劝谏。

第一次的劝谏他没有反应;你找适当的机会再劝谏一次,他又没有反应;再讲第三次他都没有反应。这个时候菩萨就不应该再讲下去了,默然离开就可以了,因为你已经仁至义尽了。你经过三次的劝谏来点醒他,他都没有醒过来,你该做的都做了,这个时候开缘。

那么这条戒的意思我们讲一下,它整个制戒的道理在哪里?佛法二宝赖僧弘传,三宝的住世是靠一个有明了性的僧宝来住持。因为佛陀灭度了,在这个世间上只剩下佛像。佛像也不能讲话,法宝是放在图书馆,它自己也不能讲话,所以佛宝跟法宝在世间上的流传是靠菩萨僧宝的发心,才使令这个光明能够代代地流传到世间上去。所以,三宝的住世是靠一个有明了性的人,这个人是僧宝,来住持佛宝跟法宝。这个人的重要性就很大了。

我们一般人的概念是,人跟法是分不开的。有些人说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们一般人做不到,人跟法是分不开的。我不知道诸位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的师父出现重大过失,他教导你法的时候,你还会去修,有可能吗?不太可能,因为人跟法很难分开。所以,你诽谤他的人,就连带着对他所弘传的法也产生了障碍。那这个时候受伤的是谁?当然是跟他学的弟子嘛。你怎么破坏我学习的因缘?

所以在律上说,一个菩萨僧宝即使他犯了错,“譬如死尸,犹能度人”。这个人死掉了,他死掉是他的因果,但是我们抱着死尸还是可以到彼岸。“譬如死尸,犹能度人”,就是说,这个菩萨有过失,我不能宣说,因为他讲的法还是正法,很多弟子跟他学习还是可以栽培善根,还是产生增上。这个死尸还是发挥了把这个人从此岸度到彼岸的效果,虽然他自己牺牲掉了。所以,即便他的身口意有过失,菩萨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不应该来宣说。

但是有一个例外。这个人不但破戒,还破见,那这个菩萨要击鼓而攻之了。因为他不是私下行为有问题而已,他宣说的法是错误的,开始在误导众生,“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他说世间上没有因果,他说没有极乐世界的存在,大乘佛法非佛说。这个时候,他所释放出来的已经不是对众生产生引导的力量,那跟这条戒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必须厘清破戒跟破见的差别。破戒,他是一个死尸,还是可以帮助人前进,只要他的法是正确的,我们没有讲话的余地。不要说你,我也一样,我们都没有讲话的余地。因为你讲出来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第一个他不可能改变,第二个你讲出来伤害你的菩提心,第三个对整个大乘佛法的弘传产生负面的效果。三方面都损失,讲的人损失,被讲的人损失,学法的人也损失,三方面都损失,没有一个人得到好处,只有外道最高兴。

但是他破见那就不一样了,那我们就不能包容了,就不能保持默然了。所以这条戒大家要把破戒跟破见厘清。当然你有权力说,这个法师我就不亲近他了,我也不护持他了,可以。你可以默然离开,可以的。你有选择权。

这是佛陀对菩萨的一个戒法,所谓的说四众过戒。他整个制戒的道理在这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销售行业不免要打妄语,怎么受五戒

问: 我是销售医疗器械的,利润大,有时不免要打妄语...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梦参老和尚的一梦因缘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呢?...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因梦出家--梦参长老的传奇故事

观梦自在,你相信梦吗?你会按照梦中的意境真实去做吗...

烫香疤

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慈悲语二十条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

违缘很多是不是学佛没加持力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可违缘很多,是...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佛教词典】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有同名二经:一,二十七卷(明本三十卷),罗...

【佛教词典】秉拂侍者

(役名)秉拂者,为捧白拂之侍者也。圣僧侍者任之,此...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

如何消除业障与消业的征兆

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将由心忏悔。只有心地清...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

印造楞严咒经书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书写、印刷、雕刻此咒,带在身上或挂在...

防癌数字

近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死因预测报告,在未来1...

准提菩萨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义

准提王佛母身黄白色,有种种庄严其身,腰着白衣,衣上...

以敬信之心听法

一日,佛陀从俱萨罗国回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此时,...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