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净界法师  2021/09/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个地方正式地破除灭结,破除识阴。

“忽然”就是一刹那的时间。什么叫“忽然”呢?就是菩萨在那一念寂灭心中,他也是不生满足之想,在一念的寂灭心中他还是一样,“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在这个寂灭的相状当中生起观照,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继续地回光返照,突然间一念的相应慧现前,就把这个无始无明的妄想给破坏了,而证入了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

那么这一念心性是什么相貌呢?超越世间,超越出世间。

它超越世间有为的色受想行这四种阴——生灭法,也超越了出世间不生灭的识阴,菩萨的这种微细的法执。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可以说是“十方圆明”,他能够洞察十方而现出了大圆镜智,把第八识转成了大圆镜智。

我们在前面常说要观察不生灭心,其实这个“不生灭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地方很清楚,它是远离生灭,也远离不生灭。大乘佛法讲“不生灭心”的意思不是不生灭。你要解释作不生灭那就完了,那这个东西是一个死板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空妙有了。你看,它是超越世间的生灭相,也超越出世间的不生灭相。所以我们讲《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句话,你要把它解释成一句话那就错认消息了。它的意思是两句话:不生,也不灭。

凡夫执着生,我们喜欢东西是生出来,有的东西嘛!我们看到东西生出来很高兴,消失我们觉得很痛苦,所以我们喜欢生。二乘人看到生很讨厌,他喜欢灭,他觉得生都是痛苦的,有为相都是痛苦的,二乘人好乐灭,喜欢那个寂灭相。菩萨是远离生相、远离灭相。所以“不生不灭”是作两句话解释的。不生不灭就是刚好跟这段经文相同。超越世间,也超越出世间,而产生一种洞察十方的大圆镜智现前。

这个大圆镜智有什么样的殊胜功德呢?这个地方讲出两种功德。

菩萨一念的大圆镜智的心中,第一个,它上相应于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十方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与十方诸佛的体性是相同的,而产生一种大慈之力来与众生安乐。

这个地方“与佛如来”,“与佛”蕅益大师的解释是这样,他说我们一念心具足十法界的本性,有佛的本性,有菩萨种性,有各式各样的种性,有十法界的种性。十方圆明的这个菩萨,他那一念心在这十法界当中已经证得了等同佛界的体性,这十法界的佛性被他证得了,所以他依止佛性产生了大慈的与乐之力。

其次,“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他那一念大圆镜智的心也相应于一切六道众生,因为六道众生也本具如来藏妙真如性,只是被一切虚妄的相状所遮盖,所以“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与诸众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菩萨同时证得十法界的佛性,也证得十法界当中那个九界的众生之性。前面,他依止佛的这个觉性去产生大慈力,这个地方他依止他所证的九法界的众生之性而产生大悲的拔苦的力量。他依止佛性产生与乐的功德,依止众生性而产生拔苦的力量,所以他整个十法界的体性全部证得,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凡夫是这样,在十法界的体性中,我们凡夫的活动范围大概就是在六凡法界。你看有时候你生到天上去,天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人,人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成一只蚂蚁,畜生的体性现前。在本具的十法界当中,我们的活动范围大概都在六凡法界。

而身为一个十方圆明的菩萨,他的心却能够自在地在十法界里面活动。他可以依止佛这一部分的法界,给众生无量无边的功德;他也可以依止众生九法界的体性来拔众生的痛苦。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个地方的阶位,古德对这一段的判教是圆教的初住,别教的初地。蕅益大师解释说,到这个十方圆明的菩萨,到这个地方为止,这个菩萨“六根互用,内外明彻,如净琉璃,内含宝月”。他六根相互作用,这个心好像一个清净光明的琉璃,里面放出一个慈悲的月亮的光明,一念清净心当中具足了大慈大悲的妙用。

这个地方是讲到,破除了六结以后,他的一念心有两种功德,上齐诸佛,也下应于十方六道的众生。

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整个耳根圆通的修行,所谓的依教修证,说完了。

《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心性上的体悟对学佛人有什么重要性

问: 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

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更要念佛

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

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

把心带回到心性时,应该怎么修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莫让泥沙迷住眼

近日网上一则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极...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优婆塞戒经》摘录: 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从医学的角度看堕胎对身体的危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医学报告指出堕...

越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

【佛教词典】欲泥

(杂语)言淫欲之秽浊如泥也。首楞严经合论曰:淫心烦...

【佛教词典】不断

(一)非所断之别名。三断之一。指一切之无漏法。[俱舍...

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

大安法师:现代人心里空虚迷茫的原因

问: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心里都很空虚,这是什么原因...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不安分的牛儿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多烦!其实,这都是因为「想不通...

将军的忏悔

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

吃素戒杀是阻断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

杀业是人类行为当中非常深重的一种恶劣的冲动。众生都...

十种忏悔法门

人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譬如盖...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