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2021/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

远离“非正命”

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首先,遵纪守法是底线,但为自己的长远考虑,也应远离那些通过造作杀生、妄语、绮语等恶业的方式来谋生的职业,例如屠宰等。

日行一善,积功聚德。反之,应该没有人真的会愿意日行一恶。而职业是天天在做的事,职业与信仰的冲突,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真正认识到,为了自己的生计造下那么多恶业,未来自己也要被迫承受相应的苦果,选择不如法的职业是得不偿失。同时,即使是为了生计,只要下定决心,天底下还是有很多如法的行业和职业可以选择,乃至自利利他,既帮助到他人又为自己积累善业。下不了决心,那还是对因果的危害认识不足,心存侥幸。

远离声色犬马

作为在家居士,尤其是受了五戒的,远离赌博和酒吧是最基本的认知。此外,对于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也应保持距离。

或许有人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是人间游戏应酬,又不会做越界之事。还有人说,《维摩诘经》中能与文殊菩萨旗鼓相当的维摩诘居士,也是住豪宅、有妻子、服饰华丽,甚至结交权贵、出入赌场青楼。

但千万不能忘了,我们哪里能和维摩诘居士相提并论。维摩诘本是法身大士,只为度化众生,自妙喜国土化生于这个娑婆世界,示在家居士相。他的上述行为,都是在走进这些人群度化他们,而不是我们为自己舍不下五光十色的娱乐活动而找的理由。

远离邪师恶友

《佛本行集经》中讲到,难陀出家后,尽管佛陀苦口婆心地教化,可他仍然安住不下来,常跟恶行比丘结为朋党,喜好扎堆谈论不如法的事。一次,佛陀带他来到卖鱼的摊位前,让难陀抓一把垫鱼的茅草,待他放下后问:“闻一下手上是什么味?”难陀答,“腥臭扑鼻”。佛陀告诉他,“亲近恶友也是这样,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会染上恶习,令你恶名远扬 ”。

接着,佛陀又把他带到一家卖香的店,让他把香囊抓在手里,放下后再问,“手上是什么味?”难陀答,“有微妙的香气。”佛陀说,“同样,亲近善友,常常熏染他的功德,自己也会功德增上、美名远播”。

那什么样的是邪师恶友呢?不引导我们生出离心,不引导我们精进修持,助长贪著世间名利享乐;不引导我们守持戒律,反而怂恿破戒;不引导我们正知正见,大搞神秘主义等等……凡是让我们烦恼习气越来越重的,就需要远离。

远离名利是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如果一个单位或团体,擅长争名夺利,流行勾心斗角、是非短长,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远离。

一来,这种风气盛行之处,搞事的多、做事的少,发展前景是堪忧的。二来,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长期受到这种习气熏染,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独善其身、不受影响。沾染上这种习气后,莫说是修行,就是对今生的事业和人生来说,弊远远大于利。

外面的天地虽然有不确定性,但也因此无限宽广,把精力用在脚踏实地做事上,才是成就的捷径。

远离安逸懈怠

近年来,曾流行过一句话——“离开舒适区”,大致意思是别让自己一直停留在某个心理和习惯的固定模式里,需要适当地做一些改变和进步。

真的了解无常、相信轮回的人,自当明了,一切安逸都是假相。沾沾自喜于眼前的安逸,并不觉是自己有什么问题,把学佛当做丰富视野,给生活点缀雅趣,那就是“空手入宝山”。

修行是要改变自己,改变“身口意”,改变心念、语言和行为,改变过去世累积而来、却从未意识到的习气,所以说修行就像“一人与万人敌”。

我们需要远离那些容易令自己懈怠的安逸环境,如果天热了不去做,太冷了不去做,下雨了不去做,路远了不去做,人累了不去做,想睡了又不去做……不来精进修行,不来忏除违缘,不来行善布施……那么,无常到来的那一刻既无思想准备,又无福报资粮,那该怎么办。

远离贪执不舍

一切烦恼都是因“贪嗔痴”而引发的,贪能排在首位,实在是因为太普遍了。远离贪执之心,不仅仅是放下对名利的无止尽追求,更可以在寻常生活中,间歇性地试着让自己与最喜欢人、最执着的事物保持距离,这是在训练对“舍”的觉知,不被外物所役,方可体会自在轻松。

有这样一个典故,明代有位碧峰禅师修行颇好,他对世间的财色名利早已看淡,唯独对御赐给他的那只紫金钵爱不释手,时间久了便生起了贪爱,看着才觉欢喜和心安,最终妨碍了修行。直到最后,打破此钵才能斩断轮回。

如果平时疏于对“舍”的训练,就生不起出离娑婆之心。待到不可避免的无常来到,阿弥陀佛前来接引时,心里若还放不下现世眷属或是多年积攒的那些心头好,阻碍了往生净土,那才是最大的遗憾。

远离上面这些人与事,并不意味着放弃他们,自未得度,何能度人。在修行能力还不足够时,还请守护好自己这盏微弱的心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三种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带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净界法师: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智者大师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什么...

造什么因果会导致疾病缠身

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钱买药、...

现在打普佛,有点像买保险一样

下午很多人来打往生普佛,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是...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佛教词典】因曼陀罗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是对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言...

【佛教词典】六趣

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阿修罗趣、人趣、天趣。趣是...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问: 一念、十念可决定往生,为何要一日三万、五万? ...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超荐亡人如法吗

问: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给别人超荐亡人,如法吗...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好好参一参腿疼的是谁

常怀敬畏心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总不出行住坐卧。禅堂...

三皈依时应该要这样观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这么观想: 观想对十方世界十法...

他用八块钱素餐温暖了广州

一家面积才67平米,人均仅10元的素餐馆,竟引来一百多...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佛说九横经》原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