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涅槃寂静」

净界法师  2021/1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涅槃寂静」

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是解脱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相貌——寂静相。

戊三、涅槃寂静

“涅槃”者,寂灭、离系、无生义。

谓行者明“无常”、“无我”之理,生起“我空”之观慧,内除三毒之烦恼,永脱三界轮回之苦,而证得不生不灭、永恒安乐之涅槃,唯此涅槃境界才是真正究竟永离苦恼,寂静安乐,故名“涅槃寂静”。

涅槃,它有寂灭的意思;有离系,这个“系”就是烦恼,烦恼会系缚我们,让我们觉得很躁动不安,不得自在;有无生意思,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也就是说,这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修行人透过无常无我两种的智慧,去照我们的身心世界,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当然不是大乘的究竟空,是小乘的我空,五蕴里面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么这时,内除三毒的烦恼,外脱三界轮回之苦,而证得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涅槃。

所有的烦恼,都一定有个对立的思考,一定是二元法、二分法。如果我们还是活在二分法的世界,有个我,有个你,那我们就很难避免造生死业。人生没有我跟你的差别,只是很多因缘互相的碰撞,如此而已。

那么彼此互相的碰撞,从佛法的角度彼此互相增上,让这个因缘不断地蜕变,往好的方向走。但是这个因缘当中没有一个自我,就是有很多的妄想。妄想当中,彼此先互相增上,把妄想的部分慢慢减少,把善根的心慢慢增加,最后心变成清净法身,变成寂灭涅槃,如此而已。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自我在里面。

所以,自我意识消除了以后,烦恼没有了,生死的业力没有了,生死的果报当然也没有了,涅槃就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了。永离苦恼,寂静安乐,故名涅槃寂静。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涅槃寂静。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很懂。佛在世时,北印度有一个国家干旱,长时间没有下雨,这对古时候的农业社会是很严重的。所以国王就召集大臣来讨论。有智慧的大臣就说,我们应该找修道人来祈雨,天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只有用修道人修行的功力来跟天沟通才有办法。国王答应了,就把所有的修道人,包括佛弟子,包括外道都请来。

佛陀也答应了,派出了迦旃延尊者带了几个大阿罗汉,到了北印度去参加了祈雨的法会。当然外道也参加了,浩浩荡荡好几十个人,共同主持祈雨的法会。这里有三明、六通、八解脱的大阿罗汉。阿罗汉一入定,龙王肯定要买账的,所以龙王就乖乖地把雨下下来。

但有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在祈雨,不晓得这个赏金要赏给谁,不知道是谁有这种功力把雨给祈下来,国王又发愁了。大臣说我们可以测试一下。有个有智慧的大臣说:“我听说修行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德,他有一种寂静的力量。我们来测试一下谁有寂静的力量,谁就是这次祈雨的大功臣。”

大臣就安排了两个饭局。第一个,请所有参加祈雨的修道人到一个马房去吃饭。这饭很粗糙,环境也很吵杂,外道就非常生气,把他骂一顿。而这些大阿罗汉寂静地走出来,什么话都没有说。第二次在皇宫请大家吃饭,环境非常好,饭菜也做得特别精致。外道就赞美有加,阿罗汉吃完以后,也是寂静地走出来。后来国王就把钱赏给了阿罗汉,因为他们心中有寂静的力量。

所以阿罗汉的心,他是“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我们一般人的心,就像那个强力胶,在唯识学上说,我们心跟外境接触时会“取”,会把那个心跟境黏在一起,叫作取或者叫住。圣人的心,看到外境时能够无住!他是寂静的,就是这种涅槃寂静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

信乐涅槃得解脱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

沉默的美好

已是许久没有读书了,只因心总被琐碎的烦恼充溢,没有...

照见五蕴自性本空

能观的菩萨在观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得到什么效...

【推荐】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春节礼佛应注意的一些讲究和禁忌

春节就要到了,许多市民要到庙中礼佛祈福来年,可苦于...

要有跟别人分享功德的胸量

欣乐作意 又诸菩萨,深心欣乐一切有情六种意乐所摄六种...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

能堪忍者来世怨敌少

修忍的利益,如《菩萨地》所说: 菩萨首先观察安忍有种...

【佛教词典】显色

【显色】 p1466 瑜伽一卷六页云:显色者:谓青、黄、赤...

【佛教词典】疑盖

(术语)疑惑之情,盖覆心识,使不彻见真理也。五盖之...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

诵经时注意的事项

经典即佛陀所宣说教法,经阿难等结集之,初以口传,后...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

孝心只需三分钟

去同事家玩时,同事正在打电话。只见他拿起电话,拨了...

圣严法师《信佛学法敬僧》

「佛」,是觉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彻大悟、自觉又能觉他...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

四十八大愿——(第19愿)勤修我皆接引

意谓: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起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修...

佛法的心要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自己感叹道:妙哉!妙...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怨是病之根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